广阔航天舞台 书写厚重青春

“五四”青年节之际,涡阳小伙于新辰在《人民日报》上讲述奋斗故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于新辰

亳州新闻网讯 五四青年节之际,5月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6位新时代的新青年的奋斗故事,其中,我市涡阳小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于新辰在列。在这篇名为《仰望星空 向天图强》的稿件中,于新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他从清华大学毕业投身到航天事业,11年来的工作经历和感受。

2011年,20岁的于新辰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毕业,怀着航天报国的初心,选择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一干就是11年。

仰望星空需要脚踏实地。参加工作后,于新辰从普通岗位操作手干起,紧瞄前沿、立足岗位,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学原理、学操作、学指挥,记下上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完成了97次航天发射任务,历经塔架勤务、常规动力、低温动力3大分系统、10余个岗位的锻炼考验,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阵地01号指挥员。执行近百次发射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浇灌出了“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链”升空、“风云”观天的成功之花。

工作中,总会有许多让人终生难忘的事。2018年12月,举世瞩目的“嫦娥四号”正在进行发射前测试。发射前2小时,于新辰敏锐地发现一个压力参数出现了异常,这个异常很可能会导致发射失败。于新辰和团队迅速开展故障排查,最终在允许处置时间后限的前2分钟成功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当听到“‘嫦娥四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那一刻,于新辰忍不住热泪盈眶。

航天工作11载,于新辰感慨:“航天的舞台何其广阔!在这个舞台上,能够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中国航天事业向天图强的征程中,这样的青春何其厚重!”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