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王集乡:“修”村规民约 “扬”清新乡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规民约承载着沉甸甸的乡土记忆,是中国村落传统文化、乡风文明、集体道德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投影。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是引导村民践行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有效途径。近日,王集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活动。

“现在每周五晚上都可以在庞沟村白鹭巷足球场踢球了,现在球场路灯已经修好,现在来踢球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县城的足球爱好者丁伟对笔者说道。这还要源于庞沟村协商议事会的决定,由于白鹭巷足球场开放时间长,两个足球场的十盏夜灯毁坏,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经村民主协商会一致认为应尽快修复。“村内事,共商议,带好头,莫迟疑......”这就是庞沟村村规民约中的一条。

尊民意 提建议。各村(社区)充分体现本土特色、群众意愿和发展导向,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家庭暴力、电信诈骗等提出需要规范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征求群众意见80余条。

共协商 听建议。组织群众广泛协商,同时听取152位两代表一委员、乡贤、退休干部、教师等意见建议。16个村(社区)通过民主协商推进“巷道建设”65公里,已完工59公里,给村民出生产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们庄一定要抓住这次修路的机会,路面宽3米,路基15公分厚,自己一平方只要30元,我们徐岔庄愿意,我第一举手统一......”这是王集社区民主协商会的现场,大家积极发言讨论。

修村约 扬新风。村规民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社会道德基础之上的秩序规范和社会契约,虽然保留了乡土风俗的内容,但兼具道德“软度”和法律“硬度”,对具体村落的村民有着共同约束力;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需要相互滋养和影响。全乡2021年评出县级五星级文明家庭20户,乡评五星级文明家庭186户,美丽庭院268户和优秀网格员23人次等。

下一步,王集乡16个村按照新村规民约修订,把加强村规民约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经常性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王集乡党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作者:丁慧敏 马洪绕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