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翠正在进行核酸采集
亳州新闻网讯 “再过几天,妈妈就可以回家陪你啦!妈妈爱你,等妈妈回家一定多陪陪你,我们拉钩!”5月8日晚上,得知正在隔离的妈妈即将回家,姚翠翠两岁的儿子兴奋地拨通了她的电话。疫情出现后,她曾2次“援沪”、5次“援利”战疫情。
姚翠翠是涡阳县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护人员,当得知上海需要医护人员援沪采集核酸时,她主动“请战”。“当时支援武汉,我没有去就十分失落,这次无论如何我都要到上海‘疫线’。”姚翠翠说,从事医护工作十几年,在关键时刻就要穿上防护服,义不容辞地冲到最前沿,防护服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使命和担当。
4月3日晚上8点,姚翠翠顾不得正在发烧的儿子,拎着行李登上了“援沪”的大巴车。次日早上8点左右,她和同事们到达上海静安区一座商场内,换上防护服就开始为市民核酸采集。“您好,请张开嘴巴”、“舌头下压”几句简单的采集核酸用语,姚翠翠都说了几千遍,有时嗓子痛得说不出话,她就用力咽口水润润嗓子。核酸采集中,姚翠翠的后背都是汗水,她担心上厕所不方便不敢喝水,更怕耽误采集时间。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一次核酸采集就近2000人次。
圆满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后,涡阳县医院援沪医疗队连夜返回涡阳隔离中心,边隔离、边随时待命,随时做好再次出发的准备。4月9日晚8点左右,姚翠翠再次安全抵达上海静安区。为了能快速进入工作,快速进行检测,姚翠翠和同事们在车上就换上了厚厚的防护服,下车后迅速进入“战位”开始工作。不停地工作让姚翠翠右臂胀痛难忍,她总是咬牙坚持。
4月25日,正在隔离的姚翠翠接到去利辛支援的命令。此后,她先后5次去利辛支援抗疫,从事核酸检测采集工作。“核酸检测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每采集一人就多争取到了一份胜利。”姚翠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