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一堆堆小山一样的牡丹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在给牡丹根开口、去筋、去皮……这是日前记者在谯城区古城镇李寨村的烘干房内看到的一幕。该村以增加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只要烘干房有活干,我每天都过来挣点零花钱。这活儿不重,老板中午还管饭,一天挣个六七十块钱,我觉得挺好了。” 正在用开口抽芯机给牡丹根开口的村民刘志英告诉记者,她家在大刘村,距离烘干房也就4公里左右,骑电动车10来分钟就到了,很方便。
李寨村烘干房建于2020年,属于村集体所有,2021年租给了村民郭建华,郭建华每年给村集体4万元租金。
郭建华说,烘干房除了加工牡丹、菊花等中药材外,还能烘干辣椒等农产品,一年四季不停歇,平均每天能加工几百公斤,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烘干上千公斤,一年盈利大概在20万元左右。“每天都有30至50名村民在这里干活,给附近不能外出的父老乡亲提供个家门口挣钱的地方。”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让农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渠道,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李寨村党总支书记马飞介绍,村集体除了烘干房,还有沼气站、光伏发电站以及即将建成投用的养殖场等,每年能收入70万元左右,走出了一条有产业、有项目、有门路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这些钱主要用于村里安装路灯、修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帮扶脱贫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等。”马飞告诉记者,发展村集体经济,根本目的在于造福村民,让广大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现在的李寨村,全村所有村落已经规划改造完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产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