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一季度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近6亿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1-3月,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9亿元,同比增长 97.3%,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98亿元,同比增长7.8倍。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需求导向,拓展成果源头供给。2021年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4.71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1.72亿元。2021年我市有106家企业与43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115次,对接科技需求270多项,签订技术开发(服务)合同142项,合作金额超 7900 万元。实施2021年“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共性需求类项目和关键核心需求类项目12项。同时,进一步完善亳州科技大市场“展示、共享、服务、交流”功能,为企业技术“痛点”对接问诊高校院所技术“强点”,精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市还强化主体培育,壮大成果转化主体。2021年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6家,较2020年增长77家,居全省第11位。我市现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07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2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占28.2%。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家,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县域全覆盖。

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金融支撑,我市设立了1.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目前已完成管理人注册。设立了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自去年12月开展业务以来,服务科技型企业8户、12笔、金额5050万元。药都银行主动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先后开发“金农易贷”“金农企 e贷”“金农信e链”等信贷产品,为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等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授信1021.18亿元,服务49.53万户居民,4.93万户经营主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