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小课堂” 助推“梨经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日前,记者来到蒙城县篱笆镇郭集社区黄花梨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梨花林里,老党员何守荣正在向社区的果农传授梨树管理技术。

何守荣种植黄花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多年来,通过党委政府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学习摸索,何守荣掌握了黄花梨的生产、加工技术。他的梨园有180余亩,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作为一个老党员,自己富了并不算光彩,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才能为胸前的党徽添彩。”何守荣说。

前一时期,在郭集社区党委开办的果树种植技术培训班上,何守荣主动分享黄花梨种植经验,并让没听懂的党员群众到他的梨园,现场演示答疑解惑。“通过何大爷一番通俗的讲解,我感觉我有思路了。以后有不懂的地方我也不用瞎摸索了,直接找何大爷咨询就行了。”果农张芳家里有两亩梨园,之前不会打理,梨树挂果较小,听了何守荣的讲解,她心里对今年的黄花梨生产有了底。

今年以来,蒙城县篱笆镇党委加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步伐,在符合条件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合作社以产业辐射带动群众致富,党支部把乡土人才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变头雁效应为群雁效应。

种梨大户何守齐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底刚被镇党委批准成立支部,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已经多次给果农指导施肥、剪枝和梨产品初加工技术。

郭集社区辖区内黄花梨种植面积600余亩,有8名脱贫户农忙时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6000多元,有5名脱贫户学会了梨膏熬制技术,增加了家庭收入。现在郭集社区党委党员小课堂把梨产品深加工纳入日程,引导党员种植大户在梨糖、梨罐头、梨酒等新领域试水,总结经验,优先分享给本社区果农,实现梨树增产,深加工增收,助力梨经济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