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离不开土壤,啊……鱼儿离不开海洋,啊……少年儿童千千万,离不开亲爱的领袖,离不开亲爱的党。朵朵花儿向太阳,颗颗红心向着党,红色少年的心头,长上了红色的翅膀,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奔向那祖国需要的地方。”60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就诞生在60年代,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儿童精神的最好写照。
1963年,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他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志“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上去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出来。当这些受助者问孩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