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72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经过方舱医院23天的治疗,全部治愈出院。这标志着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新胜利。
在20多天的时间里,来自市中医院的22名医护人员不仅是“白衣”战士,还是送餐员、保洁员、心理疏导员、搬运工,为我市战胜此次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辨证施治,无一例患者转重
5月20日下午,随着最后3名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运行23天的亳州市方舱医院正式休舱。亳州市方舱医院设置在亳州兴华医院新区,共有床位513张。自4月28日启用以来,一直由市中医院运营,共收治72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4月27日,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我市开始启用方舱医院,启动《亳州市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收治工作预案》。
“我们是4月28日下午开始入舱的,首批7名医生11名护士,后来又增派了4名护士。”亳州市方舱医院医疗负责人张轶群说。
张轶群介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刚刚出生45天。在患者治疗时,采用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案,由中医专家针对每个患者“开方抓药”,所有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有效抑制了病情发展,72名无症状感染者无一例转症、转重。
患者中有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针对老年患者,我们在为对症服用降糖药、降压药等药品的同时,还坚持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了治疗效果。”张轶群说,患者不仅病情明显改善,基础疾病也在持续向好。
“内外”联动,架起生命“接力桥”
4月28日下午,医务人员刚刚入舱便忙活起来。测体温、量血压、测指脉氧……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舱内一名患者既往史有肺气肿、肺癌,病情较重,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市中医院院长唐超得知后,远程指导方舱内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症状迅速缓解,顺利出院。
“这个患者恢复不错,中药汤剂可以调整了,药的用量要减少。”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程玉峰每天通过视频,与舱内医生沟通、查房、看舌苔、问病情,开出了针对舱内病人的中药汤剂,患者服用后病情恢复很快。
“唐超和程玉峰都是2020年亳州市新冠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张轶群说,通过“内外”联动,成立专家救治组,提高了方舱医院的救治能力,为患者架起了生命桥梁,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一专多“能”,把患者当成家人
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不仅只是“白衣”战士,更是送餐员、保洁员、心理疏导员、搬运工。患者有什么要求,只需要一个电话,“全能”战士就会帮助解决。
方舱医院启用当天,一位30岁的母亲带着2岁的孩子因为来得匆忙,没有带奶粉和尿不湿。当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奶粉店已经关门,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紧急向市中医院求助,医院儿科护士薛胜男把自己家的奶粉贡献出来,送到患儿手中。
4月29日凌晨3点,方舱医院病人反映天气冷,急需厚点的被子,市中医院紧急调集4大包被子。张轶群和方舱医院负责人韩光磊一起当起了搬运工,将4大包被子搬进了方舱医院。韩光磊说:“夜里天冷了,能给患者提供的,我们尽量满足,别冻感冒了。”
为患者采集核酸,发放一日三餐、防疫药品、生活用品,每4个小时对病区全面消杀……这只是护士陈艳秋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要和同事们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教患者打五禽戏,跳本草纲目,发放中药香包。在互动交流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话也多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一位老大爷出院时向陈艳秋和同事们表示感谢,“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的照顾,我会铭记在心,谢谢!谢谢!”“看着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陈艳秋说。
记者:李鹏 审校:魏姗姗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