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打造森林“四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全力打造森林“四库”,助力实现“水库”增容、“钱库”增收、“粮库”增产、“碳库”增效。

从优选优育优植上下功夫,打造增容型森林“水库”。我市依托120余个、20余万亩林木良种育苗基地,与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科学选育抗逆性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综合效益高、固碳能力强的树种。坚持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以槐树等根系发达、枯叶吸水量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江淮运河两侧、沟河堤坝等水系两侧科学种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其中完成江淮运河两侧15公里范围内人工造林1.0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02万亩。

从林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打造增收型森林“钱库”。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全市森林资源,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点绿成金”,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注重发挥林业综合效益,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屏障、休闲旅游胜地、森林康养基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互促共赢。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达8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43.6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33.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0.1亿元。

从发展立体种养上下功夫,打造增产型森林“粮库”。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林果及林下经济等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了以木本油料、林药、林菜、林禽、林旅、林下苗木花卉等为主打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我市已种植果林、木本油料、森林药材等各类经济林24万亩,年产量达8.3万吨;发展林下经济44.62万亩,年经济收入达8.9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

从增绿管绿护绿上下功夫,打造增效型森林“碳库”。基于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道路林网、河流林网、农田林网和村庄林网建设,“四旁四边四创”“五小园”建设,以及义务植树、矿山复绿等造林绿化活动,持续推进增绿补绿,筑牢生态屏障,提升固碳能力。全面加强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经营,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