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抓“五绿”协同推进国土绿化,实现森林面积和质量“双增”,综合效益凸显。一季度,全市林业产业产值达14.6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7.1%。
培植绿色载体。我市在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道路林网、河流林网、农田林网和村庄林网建设,“四旁四边四创”行动及义务植树等造林绿化活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增绿补绿。全面加强森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提升森林质量。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人工造林0.94万亩、森林抚育3.72万亩。
打造绿色产业。我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推动绿色产业向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立体化发展,打造“绿色银行”。截至目前,全市已引进林业企业217家,培育林业大户575个,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处;种植果林、木本油料、森林药材等各类经济林24万亩,年产量达8.3万吨;发展林下经济44.62万亩,年经济收入达8.9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
提供绿色支撑。我市出台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将林权纳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畅通林权融资变现渠道。为企业申请贴息贷款4000万元,为林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4名,开展科技服务36次、服务涉林主体180户、培训农民325人次,为林企、林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