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和李四是发小,初中毕业后,两人一块儿到厨师学校学习。结业后,张三在集北头开饭馆,李四在集南头开饭馆,一年都能赚个四五万。
张三结婚后,嫌小饭馆赚钱太慢,进城开了一家中型酒店,聘了三位厨师、十位服务员。张三当老板,又当厨师长,还当采购员;张三媳妇当收银员,又当传菜员,还当保洁员。一年365天,天天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日。干了三年,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没有盈余也没有亏损。肚子鼓了,钱包没鼓,乌龟壳上找毛——白忙活了。
听一个食客说,从苏南进衣服卖很赚钱,张三两口子关掉酒店,在商贸城租两间门面,卖起了儿童服装。每天,第一个开门,最后一个关门,两口子天天趴在店里,关系再近的亲戚家有事,也都是礼到人不到。辛辛苦苦地守了三年,一打一算,赚的钱比预期目标少一大截子。
两口子退掉商贸城的门面房,又在建材街租两间门面,卖地板砖和墙砖。干了两年,没赚几个钱,又改行卖五金。干了三年,嫌赚的钱少,又改行开花店,干了三年,又嫌赚的钱少。
两口子经过商量,决定回老家租地种水蜜桃。大自然能带给人希望,也能带给人毁灭。但从桃树挂果开始,老天没有一年帮忖的,不是唱这一出就是唱那一出,上演的全是悲剧,结果是张三两口子赔的就差当裤子了。
李四结婚后,也有人劝他出去挣大钱,但李四就是坚守着饭馆不挪窝。闲暇时就琢磨菜品,琢磨服务质量,厨艺是越来越高,菜品是越来越丰富,名声是越来越响,饭馆是越发展越大,三间平房变成了四层楼房,可以同时拉开四十桌大席,不光自己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还解决了十几个人的就业问题。
致富的路有千万条,选准自己的那条路,不管出现啥情况,都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到达鸟语花香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