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将“快乐”元素融入全民健身中去,这是我市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的落脚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把‘快乐’和‘健身’元素融合好,为群众健身提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昨日,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张秀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让群众快乐健身,完善的健身设施是重要前提。” 张秀忠说。近年来,我市先后建设了市体育公园、市体育馆、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等;采用PPP模式,与安徽华体集团联合投资2亿元建设了20个社区文体中心;结合城市东进南扩和美好乡村建设,完善了市政公园、陵西湖公园等公园绿地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等。这些硬件设施为群众“去哪儿健身”提供了坚实保障。
“让群众快乐健身,健身普及水平的提升是核心要义。” 张秀忠认为。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覆盖面,引导群众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同时积极举办象棋、篮球、广场舞等赛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魄。这些举措为群众“咋样让健身更快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开展暖民心行动,最终的目的,是让福利惠及全民,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的快乐健身行动更要围绕覆盖全民、惠及全民来实施。”张秀忠介绍,按照《亳州市快乐健身行动实施方案》,我市将持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加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提升群众健身普及水平。目前291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开工167个,全市体育场地人均面积已达2.1平方米、超过了全省2.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到2023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 26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实现全民快乐健身,这里面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张秀忠表示,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为这项行动的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将对照任务清单,逐一落细落实,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用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推动实现全民快乐健身,真正让这项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