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寿千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纸寿千年”。说的是宣纸。

“肤如卵膜,坚法如玉,冠于一时。”说的也是宣纸。

“轻似蝉羽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说的还是宣纸。

宣纸的故乡在宣城,只有宣城的青檀树才可以制成白如雪的宣纸。

宣纸,富有生命,且充满灵性。它是中国文人的情结,荡开来,绵软的宣纸里藏着化骨绵掌。它是柔软的,也是温婉的,只要赋予它五彩缤纷的激昂,它就会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你只需给它一份独特的情思遐想,它便会形散而神聚地表达出山野粗犷的豪迈和一草一木的蕴秀。那些珍贵的古画、书法,除了作品本身带给人们的震撼以外,那泛黄的宣纸更是古意跌宕,如果没有宣纸的沧海桑田,它们哪里能散发出珍品的光芒?

宣纸,是中国人的骄傲。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宣纸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是最理想的纸。”

郭沫若也说:“中国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宣纸在成型之初,便已饱经风霜雨露。

关于宣纸,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蔡伦的弟子孔丹,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有一天,他徘徊于峡谷溪边,看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大功告成,起名“四尺丹”。从四尺丹开始,宣纸别有洞天,因其百折不损,千年不腐不蛀,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因为学习国画,让我认识了宣纸,并且拥有很多宣纸,我抚摸着它们,像抚摸着怀抱中婴儿。那些纸被我裁成条、裁成幅……它是一个丰盈的世界,铺开一张宣纸,放一首古琴曲,那一刻,我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可写、可画,可临摹、可独创,墨分五彩,可花红、可柳绿、可落叶、可硕果,把心里的百转千回,蘸上水、蘸上墨、蘸上颜料,变成字、变成花、变成画……那些藤黄、曙红、花青,与纸融为一体,便有了情怀,它们相识、相知、相爱……

父亲用宣纸表达着他对我的爱,虽非名家,但我把他的书法作品视为珍宝。我把它们挂在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它是体贴、是温暖、是大爱,我要让它陪着我,一起变老。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间如何更迭,纸寿千年。

千年前的孔丹一定不会想到,千年后的今天会有一位女子在打开宣纸的刹那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早已心潮澎湃。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