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金蝉巧致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每天晚上赵宗伟都会去捉“知了猴”

亳州新闻网讯 在谯城区十八里镇侯桥村赵王河北岸有一片占地70亩的林地,种植有竹柳和无絮杨,竹柳一行行整齐排列,枝叶茂盛。在每棵竹柳主干的中间都系着一捆干枯的树枝,下面还用胶带缠主干一圈。原来这是一家人工金蝉养殖基地,负责人是十八里镇侯桥村赵老家青年农民赵宗伟。

“我以前在浙江省余姚市做生意,父母年龄大了,生病需要人照顾,我就回来了。在家也不能闲着,就琢磨着搞个项目。”赵宗伟说,他喜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经过考察,选择了金蝉养殖这个项目,于2019年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增产金蝉养殖场。在侯桥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流转了村民70亩土地,一亩地租金700元。村民还可以到基地干点锄草、浇水的活,每天70元工钱,带动周边10多名村民就业。

土地租好后,赵宗伟引进了6000棵竹柳,又从南京农业科技大学引进了无絮杨。竹柳和无絮杨还可以用来绿化。栽好树木的第二年,从山东购买了30万根卵枝,每根0.3元。把卵枝系在树干上,蝉卵在风吹雨淋的作用下落到树下面的泥土里,开始生长。

据赵宗伟介绍,金蝉又名“知了猴”,高蛋白,营养价值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因其风味独特受到很多人的欢迎。随着人们对金蝉的需求越来越高,野生金蝉的数量早已供不应求。

“现在每天收获2000个左右‘知了猴’,每个卖1元左右,以后产量会越来越多,卖给市区饭店,供不应求。”赵宗伟说,每天晚上8点开始,“知了猴”从土里钻出来,开始爬树。1个小时左右,“知了猴”就能爬到树枝上蜕变。这时候要及时把 “知了猴”捉住,放进水里,防止它蜕变,才能卖个好价钱。

赵宗伟自己忙不过来时,就找几个村民帮忙。他们穿梭在树林间,树林里手电筒的灯光四处摇晃,装满一小桶,便用水冲洗、查数、装袋。

据了解,近年来,谯城区十八里镇大力扶持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从土地流转、技术培训、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