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凡人善举 送来夏日清凉——2022年5月份-6月份“亳州好人”点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2年5月份-6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 见义勇为好人高团结、敬业奉献好人宋中祥、孝老爱亲好人任其昌、助人为乐好人刘艳侠。

见义勇为好人高团结:冒着缺氧危险 下井救出两人

高团结,亳州市公交公司122路驾驶员。

2022年5月4日下午,在谯城区新华北路和古泉路交叉口百大超市附近发生惊险一幕,两名下水道施工人员在作业时不慎掉入井下缺氧窒息。危急时刻,驾驶公交车经过的高团结迅速将车辆平稳停靠在路边,毫不犹豫地下井实施紧急救援,由于井下氧气稀薄严重缺氧,两名工人已失去意识、瘫软在污水中,生命危在旦夕。

高团结迅速就近扶起倒在污水中的一人,用力向上托举,但由于井下缺氧严重,他感觉自己也非常吃力。在别人的帮助下,一名工人被救出。他又立即将另一人从水中拉起,这时候,他感到胸口一阵闷堵,头晕恶心,但他打起精神,强忍着不适,用尽全身力气将另一名工人托了上去。然后,高团结才被拉了上来,意识已有些模糊。

看到两名遇险工人被120拉走以后,高团结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不适感消失后,他默默地驾驶公交车驶离了现场。他冒着缺氧窒息的危险奋力救人的事迹被热心群众拍下来传到网上,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健点评: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世界上还有一种英雄,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把别人的生命放在至高处,向死而生。英雄主义敢于面对生活的真相,而英雄,从来无惧生与死的考验。英雄高团结,向您致敬!

敬业奉献好人宋中祥:八岁失去双手 练就全国冠军

宋中祥,蒙城县坛城镇庞庙村人。

宋中祥8岁时因不慎触碰到高压线致使双臂截肢,失去了双手。在父母的鼓励下,宋中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学会了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14岁,宋中祥受父亲影响开始接触体育运动,为了实现当运动员拿金牌的梦想,他四处寻找机会,19岁时,他进入辽宁省残疾人自行车队,成为一名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员。

起初宋中祥练习的是田径,突然间转变成自行车运动,一下子很难适应。为了增强体质,迅速提高运动技能,他克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强化训练,每天骑行120公里,水平提升很快。

2009年宋中祥加入辽宁省体训中心自行车队,到现在已经有13年的时间了,他参加了数十场国内外赛事,曾先后荣获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自行车团体赛铜牌及自行车70公里大组赛铜牌;2013年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计时赛银牌及团体竞速赛金牌;2014年第九届全国残运会自行车70公里赛金牌;2015年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第三名;2016年中英国际自行车邀请赛(健全人组)第六名等荣誉。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健点评:对于一些人来说,世界是残酷的、不公的。当意外让你失去双臂,当标签被别人定义为残疾,弱者可能会低下认命的头颅,自暴自弃,而对强者来说,命运伤害的只是身体,却无法击碎追逐梦想的权利!宋中祥,好样的,你有资格笑着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孝老爱亲好人任其昌:20年无微不至守护瘫痪妻子

任其昌,中共党员,涡阳县石弓镇耿楼村人。

2002年7月1日,任其昌的妻子李金凤在本村轮窑场打工时,土方突然塌陷被埋,经及时抢救虽然保住生命,但不幸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照顾妻子,这个从未干过家务、没做过饭的男人,成了妻子的细心“保姆”和“心理医生”。繁重的家务,承包地的耕种,孩子的照顾,全压在任其昌这个退伍老兵的身上。

对待妻子,任其昌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为了让久卧的妻子舒服点,翻身成了每天照顾妻子的必要环节。每天上午下午各三到四次,夜间也是如此。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先倒导尿包,再准备早饭,帮妻子翻身、穿衣、洗脸、刷牙,陪她聊天。每天,任其昌尽可能变着花样做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妻子吃。天晴时,他就用轮椅推着妻子到院内散心;遇到天气寒冷时,任其昌每天都准备热水袋,放在被窝里,给她暖脚。

20年来,面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妻子,他悉心照料,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周珊珊点评:意外突如其来,让妻子健康不再,家务与劳作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了他的背上。任其昌,这位退伍老兵却用爱驱散了家里的阴霾,他对家的爱是责任,是情感,更是行动。他悉心照料妻子,精心呵护孩子,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的晴空。

助人为乐好人刘艳侠:20多年如一日开展爱心义剪

刘艳侠,谯城区汤陵街道汤陵社区居民,“小花精剪”理发店店长。

1992年从外地学成理发技能回来后,刘艳侠筹集一笔钱,租了一间小房子,开了属于自己的理发店。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艳侠免费帮一个收垃圾的老人理发。这件事对刘艳侠触动很大,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在擅长的领域去帮助一些困难人群。

自此,刘艳侠开启了她的爱心义剪之路。从2016年起,汤陵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刘艳侠得知后主动申请加入。掌握了很多行动不便居民的住址后,没事她便提着工具箱为群众上门理发。

20多年来,刘艳侠用手中的剪刀为600余名困难群众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剪刀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把。在刘艳侠的影响下,儿子也加入到爱心义剪队伍中,还加入了亳州市爱心协会组织的“一个人的美发师”志愿服务项目,到敬老院、广场、学校等开展爱心义剪。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都在做一件好事。20多年,刘艳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的信仰,用手中的剪刀温暖了街坊邻里。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周珊珊点评:美是俏丽发型,美是老人慈祥的笑,美是你挥舞剪刀认真剪发的样子。这是动动手的小事,但二十多年来的坚持就是无私的大爱,更是热心的担当。你用朴实的行动感染和影响了身边人,就像一朵小花悄悄带来一片盎然的春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