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培育成果丰硕 文明实践有声有色

我市文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突出价值引领,涵养社会文明新风,文明培育成果丰硕,文明实践有声有色,文明创建有序推进。

我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工作,累计入选中国好人188人、安徽好人158人,“中国好人”获评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2人入选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文明培育取得丰硕成果。

我市全面推进县区、乡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建管用育融”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实践所97个、新时代实践站1347个,新时代实践点1535个,培育特色品牌10?余个,谯城区“以文化人聚民心、成风化俗扬新风”、亳州高新区“传承五禽戏、助力大健康”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谯城区被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第二批试点名单。出台《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化文明餐饮、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全面提升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水平,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63%,文明镇占比86%。推动全市村和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工作章程、完善村规民约,实现“两个全覆盖”,文明实践有声有色。

我市将“确保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列为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成立高规格市创建指挥部,成立市创建办,新批设置市文明创建中心,市财政每年单列创建专项资金进行保障。建立市领导定期调度机制,由市四大班子30位厅级干部组成分片包保组,开展常态化日督查、周调度和月测评工作,累计专题调度70余次。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市管理、交通秩序和市民素质提升等系列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城市内涝看海”、电动三轮车泛滥成灾和小区环境脏乱差等民生难题,创建工作成效初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