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段人生的结束,而此时夏花初生,草木初葱。
不到一秒的快门将我的高中记忆封存在一张长长的照片里,那些曾经奋笔疾书、起早贪黑、忧心焦虑、懊悔不甘、嬉笑玩闹、昏昏欲睡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新到甚至让我觉得这种单调又单纯的日子依旧会永远延续下去,相拥着,到海天相接的地方。不过最终还是以高考为终点,将所有抛给时间去打磨……
摄像机的咔嚓一声脆响将多少人的思绪捉回,恍惚间,给我们的青春留下一个匆匆。
这个夏天,梧桐长得格外青翠,碧波荡漾中融着缕缕栀子花的芬芳。这一天,无数学子梦想的船在他的馥郁里驶向碧空万里。这个下午,天朗气清,黄昏的晚霞映着人们欢笑的脸,阳光正好,正当年少。
我们的高中生涯就在这个恰好的一年被恰好的我们送走了。在屋檐下小憩的燕子终会再度振翅。飞鸟朝蓝,我们各奔西东。
高考成绩锁上了过去的门,录取通知书是开启下个房门的钥匙,而志愿填报递给我们通往人生下一站巴士的车票。我们褪去校服,保留青涩,懵懂启程。此处风景不同寻常,像是久居大海的鱼儿在溯上河道。我们仍未知道接下来它会往哪个方向拐,每辆巴士都连接着我们独一无二的未来。道路的彼方,有我们未曾见过的山和海。交了车票,我们唯有耐心等待。
我与录取通知书的故事从我上高中时就已经开始书写,三年的辛苦努力换来了一张由数据编写成的车票,与那三本厚厚的报考指南相比,显得毫无真实感。而如何拿到这张车票成了我当时最大的难题。
我至今都没弄明白当时的心境。我既兴奋又焦躁,既期待又畏惧。我似乎很在乎,但又说不清是否非常在乎。我不在乎,但又在意地牵肠挂肚。我想劝自己勇敢面对却一直总在逃避。我漫不经心的翻着报考指南,妄想它能给我一个答案又心不在焉地刷着手机逃避着我本该面对的难题。我竭力想要回避父母亲友的正面提问又一次一次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
爸妈总会对我的回避感到气愤,也总是因觉得我不关心自己的人生大事,长这么大了,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担忧。一次次,我是以沉默相对,但沉默并不等于默认。恰恰相反,我有着自己无比渴望的向往,单纯而真挚,飘渺而理想。我仰头朝着月亮的方向奔跑,想抓住它的哪怕一点清晖。而我却总是忘记低头,最终还是被那条栅栏绊住,再一次,狠狠地摔在地上,痛得有些不真切。
我想起那些年少无知的年岁里做的瑰丽的梦。梦那边有一盏清茶、一幅书画、一叶扁舟、一座古亭、一汪泉、一片湖、一青山、一碧空,几波烟雨,几载春秋,风花雪月,而我正是执笔人。现在依旧是恋恋不舍、不肯释怀。可他们说我是不懂变通,只虑己、不思家……
我只是以沉默掩饰挣扎。
在所有的问题都还没作答,在所有的心结都还没坦言,在所有的担子都还没放下,在所有的挣扎都还没释然时,我硬着头皮去了学校填报志愿。
坐在机房的椅子上,象征着决择的、冰冷的、蓝色的页面弹出,我猛然被一股窒息感淹没。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心虚、网络与书本上的信息差、初次操作的慌张、担心搞砸的惶恐将我搞得晕头转向。眼镜掠过同学们认真坦然的表情,耳边传来手指敲击键盘飞扬又坚定的声音,面前排列整齐的一行行表格在向我叫嚣。我的手心早已浸满了汗,心里登时像跑进一只小猫一样将所有毛线团胡乱搅在一起。我如坐针毡又无能为力。那感觉就像是在空无一物的汪洋里的挣扎——无济于事,像是小时候与久别重逢的朋友的再分别时的哭喊——无可奈何。当我听到老师说没有考虑好的同学明天还可以来填报时,我仿佛抓着一根救命稻草,随即退出了系统,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我似乎又在逃避,但我下定决心对自己说,至少别让这一次是。我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去迎难而上。
直面难题的路自是斗折蛇行,少不了山沟水壑,而我撞上的第一块岩石便是我的父母。
我似逃兵一般地回了家,认真思考起事情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向,想要用决心与行动掩盖狼狈与心虚,最后还是没抵住爸妈的几句询问与责怪。我理解他们对我的不理解,了然他们是为了我着想,但也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沮丧和气愤。我想张开翅膀去追寻我的月亮,可他们却怕月亮太高、天空太危险而把我关进六便士的笼子里。我嫌他们物质,他们气我虚妄。我们大吵了一架,各执己见,不肯退步,愈演愈烈。所有堆积在我心中的气愤、不解、委屈、无助达到阈值,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撑裂了从眼睛中涌出来,化作这年六月落在空调屋里的泪花。我还是没忍住哭了。
这场争辩不欢而散。虽让我们双方都多少了解了对方的想法,但了解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我不忍放弃我的梦想服从于物质,他们也不可能放我去做他们眼中不保险的事。时代千变万化,无奈他们无法跟随,道路千好万好,可惜我不想只求安稳。我依旧懊恼,依旧气愤,依旧无法释然。“人生是一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我并不想一意孤行,不想因此破坏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想因一时冲动影响了我的整个未来。我也想做出退让,中和梦想与现实,但这种转变岂是那么容易?我心有不甘,在退让前保留最后的倔强。也许我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让我心安理得退让的理由,等一个让我心中的执念暂退的仪式。终于,那天下午我等到了。
我找到班主任简单诉说了原委。我看见他轻轻蹙了下眉。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午后的阳光懒懒地洒在我们身上。我们面对面坐着,他看着我的眼睛,用它温柔关切的话语,一点点抚慰我心中的不甘,解开我的心结。质朴又诙谐,真切又庄重。他知道我的心之所向,知道我的执着,也明白我所面临的现实、我的无奈。问题就摆在面前,毋庸置疑,可他就像是有魔法一般变出个突破口来,将现实说得那么可期,将梦想说得那么可得,将梦想与现实融合得那么恰到好处。我幡然醒悟,所有问题至此有了答案,我终于放下,终于释然。
克里斯汀·金博尔的那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继续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我便是这样感悟的,厄休拉·勒古恩的那句“通向真实的道路,心须首先踏过谎言和梦境。”
我便是这样明白的。也许事实正如五月天的那句歌词所说“梦是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的贫瘠的现实上”,但也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
梦想与幻想不能一概而论。梦想是让我沸腾的诗句,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则有可能成为引我入歧途的刽子手,梦想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幻想是自欺欺人诱惑我们躺平的无稽之谈。
回到家,我割舍去虚幻的梦,留住梦想,放平心,放宽心,听听父母的意见,也让父母听听我的想法,翻阅资料,填好预填表,做出一份妥当的志愿表,但第一行我仍留给我心中的那个它。
志愿填报第二天,小雨洗去我的心虚与焦躁,嗅着泥土清香,向机房迈去,一身轻松愉悦。
而今,我望着云卷云舒等着它,但信未来可期。
作者:宋柯鑫,高中就读于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曾于2018年获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亳州市书画大赛”绘画类青少年组三等奖。
编发:亳州头条
《我与录取通知书的故事》网络征文邀您参与,详情点击链接查看:http://www.bozhou.cn/p/26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