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看到杨家新的名字出现在蒙城县烈士陵园网站上,心里特别开心,总算为烈士做点事情了。”近日,蒙城县政协委员张建同欣慰地说。
张建同介绍,杨家新(又名杨家伯),1928年出生在山东鱼台县,有文化,参加新四军后为彭雪枫部四师的排级干部。1944年10月,杨家新奉命率本排战士护送邵光、马敦五、卢锡球等蒙城籍干部返回家乡,开辟宿蒙县革命根据地,遂留在当地任坛城区财粮区员。
1948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杨家新与几名区乡干部检查指导工作,当晚留宿在临时设在芮集的任庙乡政府,不料遭到驻扎蒙城的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一部的突袭。杨家新指挥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0岁。杨家新牺牲后,当地群众将其遗体葬在芮集东北郭沟寺后面。
“不过遗憾的是,杨家新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蒙城烈士名录中,《蒙城县志》《中共蒙城党史》《蒙城组织史》《蒙城军事史》等方志中均未见英雄的姓名和事迹。”张建同说,但无论是在《坛城区志》,还是在革命干部王英等人的回忆录以及芮集老年人的记忆中,杨家新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英雄。
不能让英雄“埋没”。2021年,张建同在挖掘整理《红色蒙城》书稿时,关注到杨家新“有烈士实绩,却无烈士英名”的情况,遂以政协提案的方式积极为英雄“正名”。
蒙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协办单位蒙城县检察院、蒙城县委史志办、坛城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组织调查走访、信息搜集、申报材料整理与完善,报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烈士褒扬处批准,正式认定杨家新的烈士身份。蒙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蒙城县烈士祭扫网站”添加了杨家新烈士的相关信息,接受广大网友的凭吊追思。
蒙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葛群表示,将择日举行迁葬仪式,将杨家新烈士墓迁入蒙城县烈士陵园统一保护管理,并将其姓名镌刻在烈士英名墙上,让烈士事迹代代相传,烈士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