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手陆小刚:努力实现麦田不落一粒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7月25日上午,蒙城县乐土镇柳林社区,农机手陆小刚趁着农闲,正在对自家大型收割机进行检修。作为“蒙城县2022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陆小刚平时除了钻研收割机驾驶技术,还特别“宝贝”自家的收割机,他说,“只有把收割机拨禾轮、筛子、风机等部件都调到最佳状态,再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和田块特征,控制好割幅和收割速度,才能做到精细高效、提质减损。”

机收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之一。5月28日,蒙城县2022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小辛集乡白庙村举行,13名农机手驾驶大型收割机,按照比赛规程和要求进行现场“大比武”。评委们随后对各参赛农机手的操作能力、损失籽粒量、收获作业面积、收获作业时间、收获后留茬高度等进行严谨公正的测定和评判,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留茬高度低于15厘米,然后评委随机选择几块作业区域,捡拾洒落的麦粒,测算机收损失率。我的作业区域一亩多地,一共只洒落三粒小麦,机损率接近为零。”陆小刚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蒙城县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但他已经开了十多年的大型收割机,见证了几代收割机的发展,每年还接受农机部门的技术培训,积攒了不少收割技巧。

陆小刚介绍,除了农机手个人技术原因外,大型收割机漏粮的主要原因有割台损失、分离损失、清洗损失等,主要涉及拨禾轮、筛子、风机等部件的调整。如小麦过熟,拨禾轮齿与麦穗拨碰易造成落粒,这时就需要调慢拨禾轮速度再收割,或者选择早晨或傍晚收割,这样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跑粮”损失也较小。

“减损就是增产。‘大比武’活动就是要引导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提高机收技能,减少粮食机收环节损失,从源头上控制粮食的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蒙城县农业机械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陆凯介绍,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机收减损工作,推广低损失率收割机具,做好机具检修和机手培训,要求农机手在操作时更加严格、规范地按照作业技术标准精细高效操作,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率,“如果全县小麦机收损失降低一个百分点,全县194万亩小麦,按亩均产1000斤计算,就能增加1940万斤的粮食产量。”

“对农机手来说,收割时能不浪费一粒粮食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陆小刚说,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支持下,今年他家刚换了一台价值23万元的大型收割机,不仅作业环境舒适,操作便捷高效,机收损失率也更低,“今年午季小麦作业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3000亩左右,机损率都很低,农户很满意。以后我将继续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技能,同时进一步助力机械改良,努力实现麦田不落一粒粮的农机手梦想。”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