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唐峰、商秋菊庭院:“桃花源”里的徽派小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一方庭院,满目风景。在亳州广大乡村,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庭院,一个个家风优良的家庭,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促进了村庄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即日起,亳州晚报推出“乡风文明庭院美”栏目,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和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敬请关注。

充满文化气息的仿古小院儿

商秋菊给鱼塘的锦鲤喂食

沿着谯城区市区向东行驶20公里左右,就来到了五马镇桥口村,众人所熟知的“桃花源”景区便坐落在这里。每年桃花盛开时节,娇艳动人的万亩桃花都会将这里装扮得如世外桃源一般动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踏青游玩。在距离“桃花源”景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徽派风格的美丽庭院,这里便是村民唐峰和商秋菊夫妻的家。

仿古农家小院,点亮传统文化

房前房后绿树成荫,庭院内鲜花树木错落有致,走进唐峰的农家小院,犹如进入了皖南水乡。整个小院一派生机盎然,绿植花卉环绕,篱笆上蔷薇盛开,朱红色的古典大门前挂着两个大灯笼,灰色的仿古墙画上书法点缀其间,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处处蕴含着文艺气息,温馨又舒适。

“我一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家里盖房子的时候我就想着盖一个仿古式的徽派四合院,再用古香古色的元素点缀,增加小院儿的温馨感。”唐峰介绍,在他看来四合院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温暖的家,四方拢来成一口,一砖一瓦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院子里长幼有序,白天是亲情的热闹,夜晚有温馨的灯光,全家团聚一起共享天伦时光。

因此在房子建设时,身为设计师的儿子、儿媳就和他一起对房屋进行了重新打造,最终建成了独具风格的徽派四合院。房子建好后,唐峰立刻将母亲接到新家里居住,一家四世同堂团聚在一起。

花香书香环绕,打造温馨家庭

记者看到,在四合院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天井四周摆放着各种花草和鱼池,小院的一角还有一个用篱笆围起的小菜园,农具有序地摆放在架子上,处处都是景观。走在小院里被鲜氧和美景包围其中,乐享自然。

“我们晚上一家人坐在天井里,品着茶、听着蝉鸣、闻着花香,看着儿孙们嬉戏打闹,感受着生活的幸福美满。”唐峰说,正是因为小院的雅静美丽和温馨时光,让家人们也都增加了共建美丽庭院的自觉性,家中的成员只要有空,都会自发地清扫院子,给花草树木剪枝浇水,布置院子的各个角落,让院子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走进唐峰和商秋菊的居室,客厅内沙发、座椅、茶几有序摆放,中间一张方桌和一个长条桌,墙面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和一幅山水画,客厅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书籍,充满着书香气息,让人倍感温馨。

打造文明生活,倡导移风易俗

“我非常喜欢我家的庭院,它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让我们家变得更有生活气息。”商秋菊说,看着老人和孩子在庭院里乐享生活,她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除了是美丽庭院的主人,唐峰还是桥口村的一名村干部,分管环保、文明创建等工作,这些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村庄的今昔变迁。“过去村庄脏乱差,今天村里美如画。美丽乡村大家建,移风易俗传千家。”唐峰介绍,这如今打造美丽庭院的好风气已经在村里传播开来,大家纷纷加入其中,共创美好生活。

“作为一名村干部,桥口村还是全国文明村,我有责任给大家当好表率,无论多忙,我一定把屋里屋外的卫生打扫好,只有每个人的小家变美了,才能把我们桥口村这个大家建设得更美。”唐峰笑着说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