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洪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老兵领取退役军人优待证。 记者 徐旻昊 通讯员 刘泉 摄
近年来,我省以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专谋打赢为主线,探索路径、创新方法,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推动富民强省与强军兴军同频共振,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持续稳固提升。
“国家为我们军人军属出台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支持丈夫安心服役”
政策落实 排忧解难
7月29日上午,像往常一样,柯姣妮走进池州市图书馆办公室,有条不紊地分发公文,处理党建、双拥等工作。“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对岗位很满意,感觉生活很充实。”柯姣妮说。
柯姣妮是一名军嫂,丈夫刘端章是武警池州支队参谋部作训参谋,入伍16年多次立功,而妻子工作问题迟迟没着落,令他十分挂念。
2020年池州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做好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驻池部队随军家属工作的通知》,制定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部队随军家属安置方案。从2020年起,每年拿出2个至3个事业编制,定向招考驻池部队随军家属。
去年1月20日,柯姣妮顺利通过安徽省池州市随军家属定向招聘考试,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国家为我们军人军属出台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会继续支持丈夫安心服役。”柯姣妮说。截至目前,池州市已提供9个事业单位编制面向驻池部队随军家属定向招聘,解决了一批随军家属的就业难题。
“我们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把解决好军人‘三后’问题作为服务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的政治责任,把军人军属当亲人,采取有力举措,切实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省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已累计帮助近千名随军家属实现高质量就业。
“你为国站岗,我为你守家。”退役军人部门始终以“家人”身份,时刻关爱军人军属。去年6月22日,安庆军分区函告安庆市双拥办,潜山籍执行专项任务的战士吴某母亲谢彩华因颅内左基下出血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生活无法自理,仅由其父吴作斌照顾,家庭十分困难。吴某因执行任务,无法回家照料双亲。
接到来函,安庆市双拥办第一时间协调市卫健委、第一人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为谢彩华术后提供特护病房和医疗护理关爱。同时,利用省级革命老区农村综合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对吴某家庭进行帮助。最终,原本30万多元的医疗费,吴作斌仅承担了2000元。
“年利率仅4.55%,‘拥军贷’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模式创新 服务暖心
走进安庆市原野家庭农场,只见300亩池塘里,池水碧绿,好似一块天然的翡翠。走近一看,鱼儿不时冒出水面。“鱼儿长势喜人,达到这样的成果,十分不易。”农场主人袁亮荣说。
原来,袁亮荣是安庆市宜秀区的一名退役军人,经营家庭农场,专养淡水鱼。今年,由于市场变化,鱼饲料价格猛涨,可愁坏了他。300多亩鱼塘,需要200吨以上的饲料,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咋补?后来,听说有“拥军贷”,他便第一时间到相关部门咨询并贷了50万元。“年利率仅4.55%,‘拥军贷’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袁亮荣说。
为更好满足安庆市从事经营的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小微经营主体复工复产融资需求,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安庆农商银行推出用于个人生产经营或创办企业的金融产品——“拥军贷”。“一次授信、随借随还、三年循环使用,‘拥军贷’利率较同档次贷款优惠比例达120%,而且最高额度1000万元。”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科副科长汪洋介绍,今年以来,已有116户退役军人享受该政策优惠,缓解经营资金难题。
创新优抚模式,温暖广大优抚对象。走进滁州市全椒县的荣汇广场,“拥军优抚示范商业圈”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商场内的“拥军优抚示范店”随处可见,更看得见的是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享受的优惠。
“荣汇广场是我们县最大的商业圈,42家拥军优抚示范店占了商场店铺的一半。”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吴俊介绍,2020年,全椒县创新拥军服务模式,推出了“全优享”拥军优抚联盟,其中包含生活服务、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10余项内容,首批已有80余家商户加入其中。
谈及“全优享”服务,退役军人杨柳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实惠。2019年,四级军士长杨柳从部队转业,立过二等功。去年7月,他得知县里推出了“全优享”服务后,第一时间便下载“全优享”App,操作生成“拥军码”。“4个月不到,我们家日常购买水果、生鲜,再加上学习、健身等费用,累计节省了1万元。不仅如此,家里的物业费也可以打6折……”杨柳的脸上显出备受尊崇的满意。
“全优享”拥军联盟逐渐形成了社会力量、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互惠共赢的生动格局,目前,全椒县已有1.3万名退役军人注册该App。
“要完善机制,推动社会化拥军工作整体发展全面进步”
健全体系 拥军提质
当前,社会化拥军已成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军贷”“全优享”联盟……各地不断探索出的拥军优属服务是全省社会化拥军热情高涨、氛围浓厚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安徽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展爱国拥军活动实施意见》。全省各地先后成立了1000多个形式多样的爱国拥军协会组织,特别是2020年9月,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正式成立,在省级层面形成了行政机关、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工作机制。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响应,累计有1100多家非公企业加入爱国拥军促进会,为特殊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送上了社会关爱和温暖。
“六安市是兵员大市也是优抚安置大市,现有建档立卡退役军人逾14万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近4.6万人。”六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太平介绍,2021年,六安市以安徽迎驾集团设立5000万“迎驾长城基石工程”为契机,全面盘活社会拥军资源,全市近百家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拥军项目活动,擦亮了社会化拥军“六安品牌”。
在看到社会化拥军可喜成绩的同时,刘太平坦言:“需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拥军工作力量体系,推动社会化拥军工作从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自发随意性向常态规范转变。”汪洋认为,社会化拥军工作仅靠社会力量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政策激励保障,一些社会化拥军举措很难长期高标准落实下去。“要将社会化拥军纳入社会管理创新改革范畴,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双拥创建工作检查评比范围,完善军地联动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典型宣扬机制,引领推动社会化拥军工作整体发展全面进步”。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