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刘庆龙、王学英庭院——农家小院里的“诗意”生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刘庆龙在亭廊下喂鸟

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院内鲜花树木错落有致,在小院里泡上一壶茶,捧一本好书细细浏览,感受宁静的自然风光和带着纸墨香的文化气息,这是谯城区五马镇桥口凡井村村民刘庆龙、王学英夫妻的日常生活。在一方绿竹环绕的美丽庭院里,刘庆龙、王学英把生活过成诗,享受着四季美好生活。

美丽庭院扮靓幸福生活

7月27日上午,在刘庆龙、王学英的热情迎接下,记者穿过一排竹林,走进他们的庭院。走进院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豁然开朗,只见小院里干净整洁,红色的亭廊下挂着几个鸟笼,四周装扮着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院子一角建有景观鱼池,让初入院落的人感到舒心惬意。

刘庆龙、王学英介绍,自家的庭院属于园林型庭院,设计理念崇尚自然,特意设计了亭廊花架、树木花草、休闲桌椅,构筑了和谐舒适的庭院空间。

“我喜欢养鸟,她喜欢跳舞,每天早上出门散步后,我们就回到家清扫院子,给花草树木剪枝浇水。然后她在院子里跟着手机直播跳舞,我在亭廊下喂鸟看书,相互陪伴欣赏。”刘庆龙说,他和妻子两人都已年近七十,两个孩子都已培养成才在外地工作,他们老两口就在自家庭院里过着神仙眷侣的悠哉生活。

王学英在院子里跳舞

以身作则传承文明家风

走进刘庆龙、王学英的居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家和万事兴”书法作品,这也是刘庆龙一家一直传承的家风。

“我一直教育孩子,想要成才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做人。在家团结家人,在外团结朋友同事,凡事多为他人考虑,不能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刘庆龙介绍,自己年轻时是一名电影放映员,放映的影片从60年代的红色电影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电影胶片中见证了祖国的发展。

“我放映的每一部影片都给家里的孩子看过,回家后我们常常讨论影片中的内容,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力量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刘庆龙说,团结、勤劳、勇敢的精神一直伴随在家人的生活中,家庭成员也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之余会自觉装扮家中的环境,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持居室、庭院整洁。

刘庆龙、王学英家的美丽庭院

化身文明创建宣传员

刘庆龙是一名老党员,夫妻二人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无论谁家有事,都会主动帮忙,深受群众一致好评。自从村里开展争创“美丽庭院”活动以来,刘庆龙一家主动做好庭院清洁工作,在他和家人的带领下,全村的环境也得到改善。

“只要村里有需要,我是随喊随到,我常常会跟随村干部一起宣传村规民约,宣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生活理念,把文明的种子种在大家心间。”刘庆龙说,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村庄环境也整洁了,大家的文明素质也在提高,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纷纷加入到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共同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