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全市发展优质专用订单小麦534万亩,助力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约3亿元、村级振兴公司增收约0.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我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形成“种出好粮—绘制地图—以图引企—优质优价—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全市发展优质专用订单小麦534万亩,通过村级振兴公司落实订单收购企业310个,平均收购价格较普通小麦每公斤高出0.11元,并为村级振兴公司提供每亩20元劳务费,助力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约3亿元、村级振兴公司增收约0.5亿元,实现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6元,同比增长5.4%。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稳中求进,农业生产态势整体保持稳定运行,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3%。分行业看,五大行业“四升一降”。种植业产值134.1亿元,增长1.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62.2%;林业产值7.59亿元,下降12.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3.5%;牧业产值60.2亿元,增长11.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27.7%;渔业产值6.1亿元,增长3.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1亿元,增长11.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3.7%。
今年上半年,我市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我市坚守耕地红线,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夏粮再获丰收,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保持增长。全市夏粮总产322.7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蔬菜生产稳步增长。今年我市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在保证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套种复合模式,仅谯城区小麦套种西瓜、辣椒面积达30万亩,有效提高了亩均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上半年,我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112.6万吨,同比增长4.1%;播种面积53.6万亩,同比增长1.6%。
畜产品供给稳定。上半年,我市生猪产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家禽产能总体保持稳定,牛、羊生产发展平稳。全市畜产品总产量25.36万吨,同比增长11.4%。其中肉类总产量20.19万吨,同比增长9.5%;禽蛋产量4.48万吨,同比增长17.2%。肉类产量分品种看,猪肉产量15.42万吨,同比增长9.7%;牛肉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7.7%;羊肉产量1.50万吨,同比增长12.4%;禽肉产量2.71万吨,同比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