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稳“接力棒” 答好“衔接卷”

我市高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我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持续抓紧抓好,守牢防止返贫底线,提升质量成色。

坚持高位推动

市县(区)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每月“一暗访一反馈一整改”。深化“五大帮扶”,保持驻村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帮扶责任不变,选派第八批873名干部入驻300个村,及时调整帮扶联系人1420名。坚持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每月走访联系,其他帮扶对象每季度至少联系帮扶1次、每半年上门走访1次。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优化调整基层网格20102个、网格员20127人,落实走访排查和定期联系、及时反映问题、宣传衔接政策、配合落实帮扶措施等职责。坚持应纳尽纳,推广“一码申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2021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856户2808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7.6条,为16.09万户脱贫户制定128.77万条帮扶措施,全市未发生一户返贫致贫。

提升质量成色

我市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帮扶措施安排落实等,组织开展“老少病残孤”等特殊群体专项排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生活状况专项排查和3轮次全覆盖的集中排查。聚焦国家和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逐级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市县(区)建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层层抓落实的整改机制,强化过程管控,推动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目前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推动政策落地

保持财政投入不减,市县两级每年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1.49亿元,其中市本级5.64亿元。2022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占比59.3%。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坚持“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暗访”,建立“一站一策”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创新开展“星级光伏帮扶电站”评选,2022年上半年发电3.35亿度、预计收入3.28亿元。持续抓好就业帮扶,建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月监测月报告”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安置因疫情返乡人员再就业,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5.5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6万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6.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100人,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人数和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坚持应贷尽贷,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1606笔,目前贷款余额5.1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