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今年入汛以来,我市持续强化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叫应”途径、严格责任落实等措施,建立预警前置发布、响应前置启动和直达基层的暴雨预警临灾“叫应”工作机制,及时、精准、广覆盖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其“消息树”“前哨站”作用,为防灾减灾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市应急管理部门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的指导意见要求,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级21个、县级194个,将暴雨预警作为应急响应条件,做到应急响应启动关口前移。在汛前全面更新确认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全市各级各部门登记接收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人员12000余人,及时通过12379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短信平台将暴雨等各类预警信息通知到人。宣传、应急、气象部门牵头召开协调会,分级建立覆盖全市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机制,将联络责任人和媒体发布人纳入工作群,通过预警通知、媒体联动,及时“叫应”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加强灾害防范应对。印发市减灾办关于建立自然灾害红色预警手机全网发布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我市三大通信运营商接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向公众手机全网发布暴雨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
如何广泛“叫应”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防范暴雨等各类灾害,关系到防灾减灾的实际成效。我市全面拓宽“叫应”途径,本着将“信息变为预警、把预警变为指令、把指令变为行动”的目的,应急、气象、水利、城管、宣传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汛期天气预测预报、会商研判,及早将预测预警信息转换为工作指令和生活提示,制作了亳州应急管理预警信息、气象信息专报快报等。气象部门制定亳州市暴雨及短时强降水“叫应”服务制度和流程,严格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充分发挥全市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作用,及时靶向电话“叫应”防汛责任人。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各类媒体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及时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报道。移动、电信、联通公司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及时落实灾害红色预警信息市域全网手机发布工作机制。文旅部门负责做好暴雨等预警应急广播的使用对接工作。
我市还严格责任落实,入汛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履行防汛救灾工作责任制,及时安排部署暴雨等灾害预警“叫应”工作。市防汛办、市减灾办适时通过会议调度、文件通报等形式促进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叫应”工作责任落实,切实做好汛期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7月4日至6日,受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和高空低槽的共同影响,谯城区普降大暴雨,部分乡镇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五马镇341.8毫米,此次降雨过程台风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亳州市近40年最强。期间,市防指及早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发出防范应对指令;气象部门多频次精准靶向发布14期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接收预警信息28068人次;宣传部门按照防汛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及时组织广播、电视、网站以及新媒体迅速发布;针对五马镇1小时接近100毫米的强降水,靶向播发紧急服务提醒并电话“叫应”当地防汛负责人;应急、气象、通信等部门启动红色预警手机全网发布机制,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手机接收达36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