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点单量攀升 专项检查行动护航市民饮食安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执法人员查看外卖企业的营业执照

亳州新闻网讯 8月11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网络外卖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网络外卖市场秩序,保障市民饮食安全。

当日上午9点,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市区希夷大道一家带有外卖的中药奶茶店。进入店铺后,执法人员首先查看了店铺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证件,杜绝“证照不全”“过期失效”等问题。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操作间的垃圾桶不符合标准,没有使用脚踏式的,而且水池没有区分标识,要求立即整改。

“这些水池要标明分别是清洗哪些物品使用的,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交叉污染。”执法人员表示。

在另一家带有外卖的辅食店内,执法人员在后厨操作间发现,该店铺没有使用脚踏式垃圾桶和紫外线消毒灯,要求立即整改。

随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一家简餐外卖店。“店里这个食安封签使用得不规范,封签上面的提示语不够,提示语上应该标明‘如果封条破损,可以拒绝接收’,而不是简单地把封口粘在一起。”在该简餐店内,执法人员查看了“食安封签”,发现存在商家购买的封签提示标语不足的情况,要求立即更换。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要求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食安封签”使用,从配送环节阻断污染风险。

据了解,此次行动以“网红餐厅”“无堂食外卖店”为重点对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突击检查与常态化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外卖行业食品安全隐患。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科三级主任科员牛犇介绍,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外卖市场进行了检查,要求卫生不达标的网络外卖商家一律立即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已检查外卖商家2896家,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外卖商家未使用脚踏式垃圾桶、水池未标识和未安装紫外线消毒灯、食安封签提示语不足等问题。

同时,监管部门开展“你点我检”“随机查餐厅”等互动活动,鼓励市民通过12315平台举报问题商家。此外,监管部门联合外卖平台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周”,对商家负责人及骑手进行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培训活动。

牛犇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此次专项检查为契机,持续压实平台、商家、骑手三方责任,让市民点得放心、吃得安心。市民点外卖时选择证照齐全、评分较高的商家,收到餐食后检查封签是否完好,如遇问题请拨打12315投诉举报。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