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母亲”许张氏和她的女儿许长琴、许长荣:她们用跨越半世纪的大爱感动人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 中国梦,价值魂。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年来,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好人”,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为全市精神文明事业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今天起,亳州晚报推出“心动亳州·感动中国——那些让我们心动的名字”系列报道,回顾10年来,那些曾感动了无数人的亳州籍“中国好人”代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亳州大地更加深入人心。

许张氏老人喂给儿子的粥,被网友称为“人世间最温暖的一碗粥” (摄于2011 年8月)    张延林 摄

许长荣为瘫痪在床的许全意按摩手指   李锦文 摄

10多年前,一张“最美母亲”的照片曾感动亿万网友。画面中,一位白发苍苍、驼背如弓的老人正艰难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这名老人名叫许张氏。

从1970年开始,许张氏就开始照顾瘫痪的儿子许全意。直到2013年,97岁的许张氏因病去世,临终前将许全意托付给她的两个女儿。近10年过去了,“最美母亲”许张氏如弓的背影远去了,但那份最美的母爱仍在延续,她最放心不下的儿子许全意在亲人的照顾下过得很好,孝老爱亲的故事仍在延续……

传递爱的接力棒

8月3日凌晨5点,在市区汤王大道邓庄六巷的一个民房里,许长荣早早起身洗漱后,便拿起水盆打了一盆温水,拿着一条毛巾向哥哥许全意的房间走去。

只见许长荣摸了摸许全意的床单,发现许全意又尿床了,就先将被弄脏的床单抽掉,然后又给哥哥用温水擦洗身子。已经66岁的许长荣在帮哥哥翻身时显得有些吃力,需要大喘气后猛一用力,才能搬动其身子。擦洗结束后,许长荣又帮其换上干净的床单和衣物。看着不断忙碌的许长荣,许全意的眼神中充满了依赖,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注意到,已经69岁的许全意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面色红润有光泽,头上不见一根白发,与妹妹许长荣相比显得年轻了不少。给哥哥喂水喂饭后,许长荣又将弄脏的床单尿布清洗干净,此时已经早上7点。

来不及休息,许长荣又登上自行车向附近的一家饮片厂赶去。许长荣的老伴张传民患有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加上二哥许全意,一家两个病人的各项开支,让这个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为了贴补家用,在照顾哥哥之余,已经退休的许长荣又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到亳州一家药厂做化验工作。

“我退休后在饮片厂找了一个质检员的工作,家里也能多一份收入。”许长荣说,虽然党和政府对家中多有关怀,还常常有爱心人士要捐助,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俺娘活着的时候常常说,政府已经够照顾咱了,咱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老人家90多岁了都能靠自己撑起家,我又有什么可为难的呢?”

质朴母爱感天动地

在许长荣家堂屋的正中央,摆放着母亲许张氏的照片,每天早晚许长荣都会轻轻擦拭相框,告诉母亲自己把弟弟照顾得很好。

提起“最美母亲”许张氏,很多亳州人的内心仍会荡起涟漪。

2011年8月,本报记者张延林拍摄的一组照片出现在各大网站上,很多人看后潸然泪下。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弓着背,把一勺粥喂到躺在床上的儿子的嘴边。

这位老人,就是许张氏。她喂给儿子的粥,被网友称为“人世间最温暖的一碗粥”,她的身影也化“背如弓、爱如山”的人间母爱。

1970年,许张氏17岁的儿子许全意被确诊患上精神分裂症,下肢瘫痪、丧失语言能力。此后的每天清晨,老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有没有大小便,然后换衣服、擦身、端便盆、喂饭……从青丝到白发,四十多年来日复一日,如同照顾婴儿一般照顾儿子。

面对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许张氏总是说“是自己的儿不?是,当然就要自己照顾”。曾经有企业家拿出10万元托人带给许张氏,老人知道后坚决反对,并表示:“谁敢拿这个钱,就别认我这个娘。”

2013年12月28日,许张氏去世,享年97岁。在她出殡的日子里,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赶到老人家中。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出现在老人家通往院外道路的两旁,数百人的送行队伍,汇成了泪的河、爱的海。

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老人,如弓的身影,撑起着儿子的全部世界;用伟大的母爱点亮了璀璨的道德之光。她曾先后被评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等。因其伟大的母爱,她还被网友誉为“最美母亲”。

道德之光永不消逝

如弓的背影倒下了,如山的爱和道德传承却留在了人间。

在“最美母亲”许张氏去世后,许长荣和许长琴姐妹俩接下了照顾许全意的接力棒,像照顾孩子一样照料着他。虽然长期瘫痪在床,且失去语言能力,但许全意居住的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身上也没有一点褥疮,看起来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

不忘母亲临终嘱托,姐妹接力照顾瘫痪兄弟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2018年10月许长琴、许长荣一起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然而,经过几年的操劳后,去年年近80的许长琴被查出肺癌,身体日渐衰弱,已经无力再照顾许全意。当有人提出,是否愿意把许全意送去养老院生活时,许长荣立马就拒绝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照顾,哪能给别人添麻烦,我们也舍不得让他离开家。”

当有人提出捐款时,许长荣也都是婉言拒绝。“照顾许全意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不能跟政府提要求,不能接受社会捐款。”

“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不给别人添麻烦、对人要诚恳友善、自己的家人自己照顾……”这些话,已经成为许家人经常说起的话,也成为家人做事的准则。

许长荣、许长琴逐渐年迈,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仍在家中延续。如今,只要有空,许长荣的儿子和女儿都会随母亲一起照顾许全意,并表示一定会接下这份责任,让爱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短评

一个暖心故事 诠释传统美德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华丽的语言,许张氏用本能的母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暖心的故事,更是为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做了生动的注脚。

传统美德值得赞美,更需要弘扬和传承。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张氏的女儿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继续书写着这个暖心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许张氏老人和她的女儿为我们树立了应学、可学的榜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