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上半年,谯城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61.5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80.8%,经济运行呈现逐步回暖向好态势。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该区新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123.4亿元。收储闲置低效工业用地6宗530亩,正在推进收储5宗2053亩。出让工业用地29宗1162亩,同比分别增长52.6%、156.4%。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22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7.1%。158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2.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8.9%。
产业发展特色鲜明。78家规上中医药企业实现产值94.6亿元。9家成药生产企业拥有品种141个,实现产值15.7亿元。完成药品品种转移6个,在谈待转182个,引进国内独家代理进口药品品种12个。获批保税仓牌照,筹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中印医药产业园。聚集白酒产业发展,打造白酒小镇会客厅,建设白酒产业园,成立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白酒产投公司,构建“区城品牌+核心产区+企业品牌”品牌体系。新建花茶与大健康产业加速器、香辛料与养生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上半年花茶产业实现产值53.9亿元。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以农民增收守护粮食安全,大力推广套作复种,夏粮小麦单产561.5公斤、总产70.1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示范推广无人农场,中药材、朝天椒、粮食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98%以上、托管服务面积95%以上。种植朝天椒30.7万亩,为全国最大朝天椒产区。
城市建管更加精细。引导群众处置电动三轮车12.6万辆,办理民生保障类通行证1.07万个。20个老旧片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2818套、竣工交付2557套;排查城乡自建房38.3万栋。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多元投入、普惠持续、一体管理,建成老年食堂67个,年底可实现全区全覆盖。聚焦老有所学,推动“餐桌”变“课桌”、“食堂”变“学堂”,开设老年大学分校4所、老年学校24所、老年课堂275个,参与学习6100人次。聚焦“乡贤能人”队伍建设,突出“种植养殖、文化文艺、中医中药、群众工作、电商市场”5个领域,做好“选、育、联、用”四篇文章,试点建设村级小型“能人库”13个97人,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乡风教化、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有序推进为企优环境工作。成立为企服务专班,收集问题980个,办结率91.1%。8个为企服务微信矩阵群收集问题148个、解决142个。常态化举办政企畅聊早餐会70场,接待企业495家次,收集解决问题431个。“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累计收集问题401个,办结率98.5%,满意率100%。74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为企业招工5366人。6期校企合作班招生300人。首届“金融超市”10家企业现场签约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