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气温仍居高不下,持续炎热,我依然每天坚持早中晚饭后,出门散步。太太说,立秋,揪也,那揪字里,有风热雨炸,让人消耗体能,比苦夏还苦。太太不敢出门,她整天躲在空调房里,她说她身体瘦,经不住折腾,要贴秋膘!我说,民间有贴秋膘一说,不是享受空调,而是在立秋当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了,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只以胖瘦作标准,瘦了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太太听了,摇摇头说,她不想吃肉,想喝鱼汤,吃鲜虾。
我说汪曾祺写过《贴秋膘》一文,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的体耗,就是贴秋膘。他还在文章里说,北京人贴秋膘,就是吃烤肉。那烤肉,被日本人称为成吉思汗料理,秘史里说大汗喜欢吃双母乳羊羔,就是两只母羊喂奶的羔羊,肥嫩鲜美,大汗一顿吃一只,食量惊人。太太听了说,那文章她读过,她知道那北京烤肉有三家名店,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刘。拿烤肉宛来说,去吃过的名人很多,齐白石为此店题写了一块匾,张大千也写了一块,梅兰芳题了一首诗,第一句是“宛家烤肉旧驰名”。我听了说,汪曾祺写得细致入微,说烤肉季在什刹海,烤肉刘在虎坊桥,还说北京有人喜欢到野地吃烤肉,玉渊潭是个好地方,边看野景,边吃烤肉,别是一番滋味,老远闻到烤肉香。
我说着,口舌生津,垂涎欲滴。太太却不屑,她说古代人,因为肉类匮乏,所以在秋季进补,吃到大鱼大肉,是至极的快乐。她还说,她小时候也喜欢吃肉,比如奶奶做的白切肉、炖鸡、炖鸭,妈妈做的红焖肉、红烧鱼等。我说,你现在变了,更讲究了,我做的松茸炖鸡、可乐排骨、甜杏萝卜炖鸭,你也吃不了几块。我还说,我把那些精制的肉菜端上桌子,香气迷人,装盘考究,我和儿子垂涎欲滴,大快朵颐,享受饕餮盛宴的幸福快乐。太太听了,她笑着说,你们两个胖子,还需要补吗?我笑了,我说你才需要补,你吃呀!
太太听了说,民以食为天,俗语“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所以才有了贴秋膘习俗。可是那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也有秋后燥火极旺的隐喻,贴秋膘也不能乱贴。她说着,看着我很认真地说,比如你与儿子,肥胖超重,脾胃火旺,还有她虚弱消化能力弱,都不适宜秋补。她还说,现代年轻女性,忌惮贴秋膘,希望瘦一些,不仅健康,还能拥有魔鬼身材。我听了说,是呀,有许多人天天吃肉,日日进补,也不锻炼,不肥胖才怪呢?太太听了,感慨地说,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催生了他们肥胖的大肚腩,那肉就是刀子,杀的是他们的健康与生命。我听了,深思后说,我有位男性朋友,他骨瘦如柴,他太太天天吵闹着逼着他吃肉,医生说他生病多,就是营养不良,要荤补。可是他对我说,他平生最怕吃肉,见到肉就反胃。太太听了,咯咯笑着说,你不是说我女人娇气,没有想到,还有更娇气的男人,一块肉也吃不了!
我听了感慨地说,落叶知秋,身体也一样,要摸清体质,辩证进补,不要虚实不分,无病乱补,过度进补,单一地吃肉进补。我还说,中医说的贴秋膘不等于吃肉,要根据身体状况,平衡营养饮食。比如秋燥肺气旺,有秋乏症状,就要喝乌梅汤,散尽暑热未尽之气。还比如须防上火,莫贪凉,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多吃百合、莲子、山药、藕、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我还说,早睡早起,那也是补,有益于身心健康。还有,多喝水也是一种补,人体需要水分,秋燥时让肾脏功能正常发挥作用,分解脂肪,让体内毒物不会落在肝脏之上,影响新陈代谢。太太听了,嘻嘻笑着说,比如你外出散步大汗淋漓,我躲在家里凉快轻爽,都是秋补,各取所需,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