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我这二亩半白芷,长势还是不错的。现在市场上每斤干白芷能卖到16元,估计能收入15000元以上。”近日,谯城区沙土镇沙土村种植的白芷到了收获季,村民乔小峰带着一家人和五六名钟点工忙着捡拾刚采挖的白芷,田地里弥漫着中药材特有的清香。
白芷又被称为“土人参”,是一种以根入药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辛温解表、消痈排脓、祛风止痛等功效。白芷通常在每年8月份栽种,次年8月份采收,它适应性较强,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又方便排水的田地栽种。“白芷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栽种时一般按行距3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下,覆盖上一层细土,栽种就算完成了。”谈起白芷种植,乔小峰讲得头头是道。
今年,沙土镇白芷种植面积超2000亩,除了能为药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这几天我和几个老姐妹一起帮白芷种植户捡白芷,已经拿到四五百元工资了,每年药材收获季都能挣好几千块呢。”60多岁的钟点工杨大娘笑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沙士镇依托“亳药”的金字招牌,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2022年,沙土镇共种有各类中药材十余个品种,种植面积40000余亩,预计产值超过亿元。下一步,沙土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按照集中连片种植思路,整合土地资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