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喜:“疫”路相伴的“红马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分日夜,不分时段,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哪里有需要,我就立即赶赴哪里。”连日来,安徽好人、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双喜活跃在我市抗疫“战场”,为一线人员送消毒物资、送防护装备、送营养品,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王双喜与妻子正在搬运物资

不惧酷暑 全家上阵

炎炎夏日,在谯城区防疫一线王双喜一家顶着高温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并第一时间组织了多名志愿者在灵津渡社区值守,提醒他们消毒、测体温。同时,帮助疫情防控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全民核酸检测,并对公共场所每日进行消毒。

“我做志愿服务工作很多年了,现在更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为抗击疫情做什么大的贡献,但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王双喜说。

2020年在抗疫最为吃劲的时刻,王双喜挺身而出带着自费购入的喷雾消毒机,只身来到谯城区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站,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在“嗡嗡嗡”的机器轰鸣声中,对回收的废弃口罩喷洒药物消毒。当时连日的劳累,也让他的老毛病肾结石又发作了,但他捂住肚子继续干,直到被志愿者硬扶进了医院打止疼针,可事后他仍坚持在抗疫一线不肯离开。王双喜总说,“战‘疫’一线十万火急,大家需要我!”

爱心募捐 温暖人心

“越是特殊时期,大家越要携手,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一线的抗疫人员很辛苦,感谢爱心人士对疫情防控的支持。”8月9日下午5点,汤王社区等四个社区纷纷收到了王双喜捐赠的爱心防疫物资。

当天,王双喜联合爱心人士徐雷雨带着家人先后前往汤陵社区、灵津渡社区、桑园社区、汤王社区等地,将爱心物资送到了一线防疫人员的手中。“烈日炎炎,你们日夜坚守抗疫工作一线,非常辛苦,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王双喜说。

这几年,往往一个电话打来,身处疫情一线的工作者们和群众就能得到王双喜个人和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疫情一天不除,工作一天不停,争取让抗击疫情一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安全中度过。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和防疫宣传,让广大市民对疫情防控更加重视,为亳州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王双喜说。

三年来,王双喜不仅个人捐赠了2万余元的物资,还募捐了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等物资价值约20万元,全部送给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养老院的老人等一线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带领协会 一起前行

除了自己投身抗击疫情的一线,王双喜还第一时间动员了谯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号召大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踊跃参与志愿活动。自8月6日全民核酸吹响号角,他便带领志愿者们立即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疫”中去,志愿者们自发组建了“志愿者青春防控疫情”志愿服务队。从服务队成立的那天起,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是紧张的战斗。目前,每天均有20名志愿者在汤陵街道灵津渡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力以赴助力社区“全员核酸”防控服务,为社区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的志愿者在社区第一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炽热的大太阳下,浑身汗水湿透了衣裳,汗水顺着脸颊模糊了视线,嗓子每天都是哑哑的……虽然志愿者不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在一线,但是帮助市民做好核酸检测、提醒市民做好防护也是一种责任。”王双喜介绍,在这次抗疫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协会有近30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足迹遍布3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

从2020年至今,王双喜带领青年志愿者一直不断坚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在银行、超市、车站、农贸市场等密集人群区域开展疫情防控系列活动,成为疫情防控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