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青疃镇刘村:挖掘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马上到9月份了,新一季的大蒜该播种了,蒜种准备得怎么样了?今年准备种多少?”8月24日上午,涡阳县青疃镇刘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周峰来到种植大户吴凤长家里,走访了解大蒜种植情况。

周峰原是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一名干部,2021年6月被选派到涡阳县青疃镇刘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周峰介绍,驻村以来,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刘村村民大多种植粮食作物,很少有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于是工作队就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来村指导,看看种植什么经济作物比较合适。

“专家实地考察后建议种植大蒜,经过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的研究决定,于是开始了种植大蒜的试点。”周峰说。

村里的种植大户吴凤长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回家后,在村里流转了80多亩地种植粮食作物。周峰就带领工作队来到吴凤长家里做思想工作,告诉他种植大蒜的好处。

“种植大蒜有村里支持,也有专家指导,田管、销售等方面都没什么问题。”吴凤长算了一笔账,去年试种了5亩大蒜,刨去蒜种、化肥、人工等各项成本,每亩地的纯利润在3000元左右。收成这么好,今年计划种植20亩大蒜,蒜种已经准备好了。

“今年大蒜市场行情好,种植大蒜比种植农作物增收来得快。下一步,工作队将在扩大种植规模、推广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以点带面、大户带小户,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大蒜种植队伍中来,促进更多的村民增收。”周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就业是保障。周峰介绍,刘村距离青疃镇9公里,距离涡阳县城40多公里,由于比较偏远,村民大多去外地务工,留守在村里的人农闲时务工就成了问题。

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周峰得知致富能人于见元在外地做生意非常成功,“当时就想把他请回来,让他返乡办企业,带动村民就业。”

“在外久了,家乡情结挥之不去,正好村里邀请我回来,在外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于是就回村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主要是回收废旧衣服生产丝线、防尘网等,现在正在安装调试生产机器,预计9月中旬就能生产了,正式投产后每天能带动50人就业。”于见元说。

“村里有产业,村民才能就业。”周峰介绍说,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吸引更多的致富能人回村投资办企业,带动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