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拉动谯城乡村振兴大产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8月25日,在谯城区芦庙镇袁庄村的朝天椒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收红彤彤的辣椒。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对种植朝天椒的农户不仅有补助,而且在育苗、整地、施肥、栽种等环节都会派技术员来指导,做到贴心服务。”种植大户孙建立告诉记者,他流转的300多亩土地全种了朝天椒,“看这长势,照每斤2.5元市场价计算,今年可以净赚七八十万元。”

今年上半年,谯城区朝天椒种植面积达30.7万亩,小辣椒成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拉长了谯城乡村振兴的经济链条。该区对百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大户,在育苗、移栽、保险等方面给予每亩300元资金补助,并与供种企业或辣椒收购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朝天椒种植收入稳定。目前,全区从事“小麦+朝天椒”套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大户约1500家,规模较大的育苗基地15家,在全区21个乡镇创建了21个小麦套种朝天椒高标准示范区。在芦庙镇建设了20多亩朝天椒示范基地,示范新品种82个,其中省蔬菜产业体系供种19个。

同时,谯城区积极推进“小麦+朝天椒”套种由生产环节向仓储、加工和流通环节纵向延伸,打造全产业链产业生态。利用项目资金、工商资本建设12座冷库和38个烘干厂房,用于朝天椒的烘干、色选、冷藏等。引进亳州市保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集分拣、烘干、打浆、打粉、冷藏等于一体的辣椒加工厂。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1500万元,建设具有交易、检测、仓储等功能的朝天椒物流集散市场,服务约1.5万家市场交易主体和170余万消费群体。全区有18个乡镇建设了小型朝天椒交易市场,从事朝天椒收购、销售的经纪人约2000人,从事朝天椒收购、销售的企业20多家,拓宽了农产品交易范围。

如何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首要的还是发展产业,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致富的根本之策。”谯城区绿色食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鹏介绍,谯城区大力发展朝天椒规模种植,采取“村振兴公司+企业+基地+脱贫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土地入股、订单保底销售、务工就业等方式,与种植户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谯城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和长三角地区重要蔬菜外销基地的目标,坚持把蔬菜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培育,拓展营销渠道,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面积稳步扩大、质量逐步提升、销售渠道通畅、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