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三优化”助企高质量发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项目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精准帮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1-6月份,该局走访帮扶企业504家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68个,解决问题239个。

该局优化行政审批,加速企业项目落地,主动对接重点项目,指导项目单位优化选址选线、环保措施,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前端。对环境影响较小的23大类、51小类项目实行环评豁免,加速项目落地。简化程序,压缩公示流程。报告书平均审批时间为15个工作日,报告表为9.2个工作日,分别比法定审批时间60日、30日降低了75%、69.4%。优化方式,推行“不见面”审批。项目环评审批全部实行线上办理,对确需技术评审的项目视情况分别采取视频会议、专家函审等方式。1-6月份,已召开重点项目环评视频评审会5次,异地评审1次,函审项目环评35个,豁免疫情防控有关项目环评4个。

该局优化执法方式,推进环境信用评价,积极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污染防治等4类21项指标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对环境信用状况优良的企业在环保行政许可、环境执法、评先创优、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优先支持,对失信企业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评优评先、贷款、资金补助、减税降费、享受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实施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惩戒。建立《亳州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对正面清单内企业非必要不现场执法检查,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实行首违免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给予免罚。1-6月份,通过非现场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354家次,实施免罚23件,涉及免罚金额152万元。

优化服务方式,开展“送法暖企”帮扶。该局大力开展“访企业、助解难”帮扶活动,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企业困难,全面排查治污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及日常管理情况,摸清企业环境问题症结,现场“一对一”“手把手”指导企业整改,规范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管理,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开展全市正面清单企业帮扶指导、提醒预警座谈会,梳理了相关行业企业违法风险点,明确了监管执法要求,开展了普法宣传。1-6月份,走访帮扶企业504家次,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3次,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68个,解决问题239个。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