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走进利辛县张村镇三里赵村红薯套种黄蜀葵基地,黄蜀葵迎来秋季丰收的“第一朵花”。一望无际的黄蜀葵花朵形成一条条黄色的花带,花带的下面是连片绿油油的红薯,甜蜜的红薯正在土壤中悄然“孕育”。
黄蜀葵又名棉花葵,是一种靠采摘鲜花入药、做食品的草本植物,它适应能力强,易管理,生长周期短。与红薯套种“取长补短”,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拓宽增产增收的路子。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三里赵村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头戴草帽,手拿篮子,沐浴在花香里,不一会儿工夫,就采摘了满满一篮的黄蜀葵。然后称重计数,装袋打包,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我早上5点就起床了,平时就在基地里务工,每日工资80元。关键活还不累人,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了,家门口一样可以赚到钱。”村民于侠采摘着黄蜀葵花说。
据悉,张村镇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以原有的中药材合作社为基础,实行“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同时,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红薯套种黄蜀葵的带状复合种植方式,一地双丰收,带动群众走产业化的路子,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
“今年,我们在三里赵村选了50亩地作为示范田,进行红薯套种黄蜀葵种植。没想到这么成功,现在红薯长势喜人,黄蜀葵花可以采摘到9月份呢。”种植大户濮怀静介绍说。
“复合种植和单种红薯产量相当,种植成本没什么增加,每亩还可增加500元左右的收入,也就是红薯不减产,多收一季花。”张村镇农技站负责人李雪说,这种“一地双收”的种植模式为小红薯注入科技、产业的力量,和其他产业一起协同发展,给百姓找到了致富的“门道”。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近年来,张村镇依托区位优势,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种植大户示范、老百姓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复合种植模式,不断提高土地附加值,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努力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振兴乡村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