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亳州广袤的田野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他们不仅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也是我市十年来农业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种粮大户聂红伟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粱正在收割
订单农业“遍地开花”
秋收过后,在聂红伟种植专业合作社,看着仓库里红通通的高粱,聂红伟的心情很是愉悦:“最近高粱市场价格在稳步上涨,今年增收已成定局!”
聂红伟今年种植了3500亩春高粱,收获了25万斤(1斤等于0.5公斤,下同)。除了春高粱,他还种了3万亩的夏季高粱,预计10月上旬可收割。聂红伟说,他种植的高粱是酿酒专用的,主要是订单种植。今年,他总共签订了3万亩的高粱种植订单,其中与四川一家公司签订的是两万亩,另外一万亩是与古井集团签订的。
“订单农业如今已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助推器。”聂红伟说,他所在的聂桥村,全村9800亩小麦基本上实现了订单农业全覆盖,“不仅是我们聂桥村,订单农业如今在咱们亳州已经是遍地开花了。”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几位从贵州赶来的客商,正在向聂红伟咨询高粱种植的情况,仔细查看高粱品质。聂红伟说,自从高粱收获后,前来洽谈业务的采购商络绎不绝,“随着订单农业的发展,种植高粱的村民越来越多,过去很少见到的外地客商现在也明显增多了。”
聂红伟获评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刚刚收获的高粱
农民主动接纳“新鲜事物”
如今,订单农业让农民尝到了种地“甜头”,然而在过去,农民对订单农业却是排斥的。聂红伟说,农民都很朴实,刚开始听到订单小麦价格每斤比普通小麦要高一两毛钱,大家普遍表示怀疑,不相信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
2012年,聂红伟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发展订单农业,于是与村民们签订了订单种植回收合同,向村民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确保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让老乡们收获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好收成。
最早见到效益的一批村民成了最好的“宣传员”,进而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发展订单农业。2018年,聂红伟与村民签订的订单小麦合同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像滚雪球一样,订单种植的面积迅速增加。
“今年,我签的订单面积达到3万亩,是四年前的10倍。”聂红伟说,其中既有高筋麦也有低筋麦,“新麦26”等高筋麦销售给五得利等大型面粉厂,“荃麦725”等低筋麦卖给古井集团、茅台酒厂等国内知名白酒企业。
聂红伟说,最近他又与古井集团签订了明年4万亩的订单农业协议,其中小麦2万亩、高粱2万亩,“如今,对于订单农业这个‘新鲜事物’,农民从排斥到主动接纳,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种粮食越来越有奔头了!”
“职业农民”越来越多
“种粮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加快推进。”在聂红伟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大大小小的现代化农机具塞得满满当当。聂红伟说,合作社不仅有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还有无人机、植保机,大大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为解决“晒粮难”问题,他还购置了两台大型粮食烘干机。
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还要学习先进的粮食种植技术。近年来聂红伟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获聘谯城区科技特派员,2021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并把学到的实用技术传授给村民和种植大户。
自2006年实施“阳光工程”起,我市便开始培育高素质农民,每年都有数千名农民接受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现在的农村,懂技术的‘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正在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最持久、最有活力的推动力。”聂红伟说。
从2012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到2021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十年来,聂红伟在个人事业不断成长的同时,见证着我市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聂红伟表示,他将继续利用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指导村民开展田间管理,发展订单种植,带动身边的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携手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