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武汉抗疫一线65天的“中国好人”张孝飞:逆行“疫线”,归来续写医者本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无论前面多么危险都要往上冲!”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好人”张孝飞说。

2020年,张孝飞坚守武汉抗疫一线65天,转战两所医院,救治患者百余名。平安归来后,当我市出现疫情,张孝飞又两次奔赴县城疫线。如今,张孝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守护生命健康,并将抗疫精神化作平凡岗位上干事创业的激情。

张孝飞在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接诊

用“仁爱”守护患者健康

“张医生,你看看我的体检报告,这结果上说我肺部长了结节,怎么样?严重吗?”9月28日上午9点,患者秦女士拿着自己的体检结果来到呼吸科门诊室,焦急地询问张孝飞。

“很多人肺部都有结节,但是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并不会病发,你先别急……”张孝飞一边温和地安抚秦女士,一边查看她的体检报告,随后对其进行了常规的问诊,并给出了治疗方案。

秦女士刚走出病房,张孝飞又按响了接诊下一名患者的铃声。整个上午,张孝飞接诊了30多位患者。

虽然中午12点就该下班了,但如果遇到复诊的患者找到诊室来,为了不让他们下午再跑一趟,张孝飞往往也会选择加班帮他们解决问题,忙到误了午饭时间也都是常有的事。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后,考虑到患者的安全问题,呼吸内科便搬离了以前的门诊大楼,在医院东侧的偏楼大厅扎了根,虽然接诊环境不比从前,但张孝飞的接诊态度却依然如旧。

“患者来看病,在不知道病情的时候,往往会很焦虑、担心,我加一会儿班,就能让他们早一点知道自己的病情,我多一点耐心,患者就会少一分焦虑。”张孝飞说,患者走出门诊都会说一句“谢谢医生”,听到这句话,也就不觉得累了。

所有节假日对于医生而言都是“劳动节”。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张孝飞也是在岗位度过的,除了固定的周三接诊,他每天都会去病房溜达溜达,他之前接诊的患者病情如何?患者心情如何?都让张孝飞牵挂。

“有时候值班医生忙,我过来也能帮帮忙。就算帮不上忙,多跟患者聊一聊,他们心情也会好很多。”在张孝飞看来,病房应该是充满温情的。今年中秋,呼吸科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和张孝飞一样没能回家团圆,他便自费为大家购买了中秋蛋糕,一起在病房里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坚守武汉抗疫一线65天

张孝飞曾是亳州首批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亳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接诊武汉返乡人员的发热门诊,在医院内部紧急招募医护人员。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张孝飞主动请缨,并凭借十年的从医经验,被选为首批发热门诊医生,冲在全市最危险的地方,用生命来守护城市的安全。

1月26日,我省紧急组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张孝飞再次请缨,“逆行”武汉抗疫一线。

1月27日也就是大年初三的晚上,张孝飞抵达武汉,经过几天的培训后,被分到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第一天下班休息的时候,张孝飞是流着眼泪回的宾馆:“武汉人民真坚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也更加坚信自己来武汉的决定是对的,这里更需要我。”

从1月27日至3月31日,在65天的时间里,张孝飞先后转战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和武汉肺科医院,每天工作12个小时,治疗20多名新冠肺炎病人。最早一批去,最晚一批回,在武汉,张孝飞分秒必争,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2020年9月28日早上,张孝飞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市文明办送来的“中国好人”喜报和三万元奖金。收到奖金时,张孝飞和妻子张子婷决定把奖金中的两万元捐给特教学校,帮助聋哑孩子。“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以后我会尽量去参加志愿活动,在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张孝飞说。

2020年3月张孝飞被评为“亳州市抗击新冠肺炎工作先进个人”;4月荣获“安徽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医学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会员”称号;5月获评“亳州市五四青年奖章”;6月荣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2月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0年1月、9-12月月度人物”。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张孝飞日日夜夜的奋斗和坚守。

将抗疫精神化作岗位担当

从武汉归来后,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张孝飞没有停下抗疫的步伐。今年,他先后两次组队奔赴我市利辛县疫线,累计战疫50余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7月24日出征前,张孝飞这样激励去往利辛县胡集镇方舱医疗队的队员们。8名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亳州市人民医院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为了整编为一个高效工作的团队,在短时间内投入战斗,尽快适应方舱救治工作,在去往胡集镇的大巴上,张孝飞就开始和成员们讨论起了工作布局。

起初面对繁杂的救治工作,再充足的准备也难免会受到影响,于是张孝飞主动先梳理一遍新冠治疗流程,随后将治疗流程推广给队友们,让当时的治疗过程更加规范化、流程化。

“方舱是疫情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位置,我们不仅要规范流程,还要各司其职。”张孝飞提出,要按照临床专业互补、新老队员结合,根据临床工作重点进行医护人员排班安排及调整。在合理的分工下,医疗队员团结互助,拧成了一股绳,核酸采集、出舱、入舱、转诊、救治越来越高效,感控消杀流程越来越规范。

虽然已经多次直面新冠疫情,但还是有人问起张孝飞,面对新冠怕不怕?他的回答依然是“怕”。“疫情面前,谁不曾害怕,谁不曾焦虑,谁不曾彷徨,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张孝飞认为能参加全民战疫,自己无比荣幸。经历过大劫,更懂慈悲,面对灾难才知生命可贵。

“到病人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可能是一个医生的本能。不管我几岁了,身在何方,这点都不会变。”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对生命的深深敬畏,也涌动着拯救生命、治愈病痛后的成就与喜悦。

如今张孝飞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然没有了抗疫战时管理状态的紧张和恐惧,但疫情并没有结束,我们还需总结抗疫中的经验和教训,把这种抗疫精神化作平凡岗位上干事创业的激情。”张孝飞说,他会守好责、站好岗,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发挥医者仁心,在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上再建新功。

快评

用实际行动弘扬抗疫精神

国有征召,勇士出征。疫情面前,一大批张孝飞这样的医护人员,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抗疫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坚守的是天职,履行的是使命。

如今,回归到呼吸科医生的身份,张孝飞继续努力践行医者仁心,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延续抗疫精神,诠释着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