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乡村振兴,土地要素至关重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结合职责,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因地制宜推动耕地提质增效,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多模式发展林业产业,助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截至目前,已“找回”流失耕地10776亩。
严格耕地保护,守好农业发展根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制定了《亳州市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措施》,提出8条“长牙齿”的硬措施,压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耕地保护第一责任。各级巡田员已开展巡田58035次,发现并制止问题79个,处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41个,涉及耕地105.33亩,督促恢复耕地254.83亩。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园地、林地和坑塘水面等其他农用地复垦为耕地,已“找回”流失耕地10776亩。
科学改造旱地,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我市因地制宜实施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推动耕地提质增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将项目实施与土地流转相结合,通过互换、转包、出租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使目前农户较分散的地块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减小农民耕作半径,提升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市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已验收入库9004.67亩,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升0.79等,粮食产能增加71.49万公斤。
盘活土地资源,推动产业有机融合。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及保障,已为24家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112.54亩,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全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已审批7宗、面积90.63亩。在谯城区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已出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宗、面积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