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当好“土地管家” 服务乡村振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该局致力当好“土地管家”,从编制规划、调查确权、土地整治、盘活资源等方面发力,认真落实守土责任,助力壮大集体经济。

科学编制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亳州地区资源禀赋及乡村发展现状,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目前,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三区三线”划定初步成果已完成,并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查。2021年编制的13个村庄规划已通过评审,2022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厘清产权归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稳步推进“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宅基地外业测绘已完成140.67万宗(占比100.00%),四邻签字已完成131.40万宗(占比93.41%),已发证29.34万宗;全市集体建设用地权属调查已完成2782宗(占比100.00%),已发证652宗。

开展土地整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因地制宜实施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推动耕地提质增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今年以来,全市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已验收入库9004.67亩,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升0.79等,粮食产能增加71.49万公斤。优选8个村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数量有增加。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8433亩、土地复垦整理项目2319.41亩,实现耕地增加、效益提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比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用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助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盘活土地资源。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及保障,已为24家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112.54亩,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印发《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举办)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