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晒出”幸福生活 感受时代脉动——亳州晚报“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记者采访手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亳州晚报记者奔赴全市各地,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度二十大时光,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生动呈现基层一线与二十大同声共鸣的故事,深刻展现全市人民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展望未来,记者们一致表示,将继续埋头苦干,凝聚奋进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喜看身边变化 感受时代脉动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我是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的地头儿与种粮大户蒋中峰一起用手机收看的。播种机在田间忙碌,我们一边体验着丰收的喜悦,一边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亳州晚报推出“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我有幸参与,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了种粮大户、药农、八旬老人、交通建设者、志愿者和疫情防控一线人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生动场景,记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喜人变化,感受团结进取的时代脉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每一位被采访者都在报告中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定了种粮大户蒋中峰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的信心;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80岁老人任开才相信他未来的晚年生活会更加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让身处交通建设一线的徐昌,深刻懂得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的高质量建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振奋而自信的光芒。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将充分发挥好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采写出一批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传播好党的声音,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记者 曾莹莹)

采撷点点幸福 留下满满收获

作为一名党员记者,能够参与“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在此期间,我和同事们一起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大街小巷,走进生产车间,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亳州大地引发的强烈反响。

走在广袤农村,村干部带领着村民们,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城区里的公园、广场,从市民矫健的身影中,我感受到了健身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短短11个字让亳州的药商为之振奋,更加坚定了对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信心;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的战场,核酸检测员石秀芳和身边的医务工作者,在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备受鼓舞,表示会不遗余力,打赢抗疫硬仗。

采访过程中,从这些采访对象的话语中、神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盛、社会的稳定给老百姓带来的满满幸福感。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将继续奋战在新闻一线,宣传党和政府的新思路、新举措,用实际行动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记者 李锦文)

聚焦个体发展 体悟时代变迁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参与了亳州晚报“二十大时光”的特别报道。我在采访活动中发现,报道对象不管是普通打工者,还是驻村干部,抑或是企业负责人,他们对未来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王镜博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学技能政府补贴学费”让他没怎么花钱就学到了一技之长;家乡大力发展药膳产业,让他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一论述,让驻村干部张津瑞激动不已。驻村以来,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改造苏湾烈士陵园纪念馆、选拔培养讲解员,让红色故事接续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药企负责人都强,一直专注于科技种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他更加坚定信心,做中医药创新的“弄潮儿”。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个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奋力拼搏的美好画面,体悟到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大家团结一心的努力。党的二十大,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对未来满怀期待!(记者 路振杰)

记录美好生活 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亳州晚报推出“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记者们分赴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生产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共度二十大时光。我也十分荣幸地参与到此次采访活动中,见证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药都大地上的真切诠释。

在此次采访活动中,我采访了一名普通的景区讲解员孟可。从设施单一的景点到服务齐全的“游乐场”,景区从人烟稀少到车水马龙,从单调的导游词到丰富多彩的推介方式……孟可见证了我市文旅行业这十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也让孟可更坚定了信心,她坚信随着亳州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多的外地游客,文旅行业也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不只是景区各项设施更畅通更便捷,这十年来,无数精彩故事也在亳州上演,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

这次“二十大时光”采访让我收获颇多。今后我要努力改进新闻“走转改”的作风,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报道更多基层一线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在成长中坚定信念。(记者 丁圆)

倾听群众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能参与“二十大时光”选题策划和采访,我感到无上光荣。我采访的既有普通群众,有基层工作人员,也有企业老总,但是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烙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蒙城县楚村镇卢沟村脱贫户慕灯会,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依靠养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蒙城县小辛集乡科技特派员李卫卫,22年来扎根乡野田间,为农民送“技”上门,助农增收。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民王龙林家住人民路附近,便民停车行动为他解决了停车烦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暖民心工程”正在悄悄改变着市民的生活;谯城区赵桥乡卫生院、敬老院院长李运平,让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增添了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底色;安徽首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立志要把亳州花草茶卖到世界各地。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亳州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产业;蒙城县兴农绿港产业园负责人李柯燃,通过发展科技种植,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在他看上,我看到了长三角一体化为亳州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谱写着新时代的动人乐章。今后我将继续讲好基层人物故事,为时代发展做好记录。 (记者 李鹏)

见证盛会时光 接受精神洗礼

在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周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了,不管是从电视上还是手机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此次盛会。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记者,我很荣幸参加了“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的采访活动,感到很激动,也有点小紧张,更多的是兴奋和自豪。

10月18日上午,我来到了被访者李凤英所在的老有所依公寓。此时公寓大厅里的电视机上正在播放党的二十大的相关新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听到这里,李凤英竖起了大拇指。作为一名医保受益群众,李凤英老人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强盛带来的幸福感,就在那一刻,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党心民心同频共振的力量。

我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对于党的二十大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与使命感,在采访的过程中,我的精神也深受洗礼。我看到了国家的发展速度,民族的凝聚力量,人民的安居乐业;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任,对未来的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传递党的信息,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记者。(记者 吴宛谕)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