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城县永兴小区,住着一位叫李德甫的老兵。老人1932年生,1949年入伍,参加过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等。
李德甫
机灵勤快被邀入伍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胜利结束后,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进驻蒙城休整。六纵政治部的民运部长张志和一名警卫员,住进了房宽屋多的李德甫家。李德甫那年17岁,个头高挑,机灵勤快爱说话,出于对解放军的敬仰,他经常帮张志冲茶、洒扫、跑腿做杂务。
有一次,张志派人通知一位吴姓科长立即过来参加紧急会议。当时,吴科长在北关水门街北头探花府,而李德甫的家在基督教堂后门外,两地相距一千多米,且街巷众多,很容易跑错路耽误时间。由于时间紧急,张志把这个任务派给了熟悉路况的李德甫。接受任务后,李德甫一溜烟跑开了,由于他熟悉路况,转弯抹角、绕街穿巷,很快将吴科长带到会议地点。“我们俩来到的速度非常快,大家感到很惊讶。张部长非常高兴,觉得我速度快、人机灵,又有小学文化程度,是部队急需的人才,于是就动员我参军。”李德甫表示,自己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城关镇武装部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地把“军属光荣”的匾额送到李家,李德甫的父母才知道儿子报名参军了,虽有不舍,但在与解放军的相处中,他们认识到,儿子跟着共产党,参加解放军才是正道。翌日,李德甫拜别父母,来到军营。
负责宣传能说会道
1949年2月9日,李德甫所在的部队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李德甫的单位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政治部的民运部。入伍不久,李德甫就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
“我们的部队从蒙城出发,经舒城到达安庆,渡江区域就选择在安庆周边。安庆是长江中下游唯一的北岸城市,驻有白崇禧部的一个军,军长叫李品仙。为避其锋芒,我们绕开安庆,从安庆下游20公里处的铁板洲渡江。”对于当年的战斗经历,李德甫如数家珍。“我们一顿炮击之后,千百条船竞相驶出,机枪一扫,对面守军多是一些建制不全的残兵,几乎没有怎么抵抗就逃跑了。”渡江以后,部队向东南方向追击敌人,进入浙江。
民运部有十来位同志,负责宣传教育工作。三个同志一组,李德甫和所在组的另两位同志每到一处,都会召集乡亲们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军入城的任务。面对人群,李德甫时而张开双臂,时而振臂高呼,“父老乡亲姐妹们,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现在我向大家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昂扬的语调,粗犷简约的肢体动作,不亚于一位演说家,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十二军民运部有位能说会道的小战士。
朝鲜战场光荣负伤
部队顺利渡江后,接到进军西南的命令。在重庆驻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德甫他们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征粮和剿匪。
1951年3月,李德甫奉命随部入朝。一入朝鲜,就赶上了第五次战役,李德甫在三十四师做后勤供给工作。“当时,敌机轰炸很频繁,抽支烟的工夫敌机就过来一次。后勤供给工作非常重要,又非常危险。除了给志愿军部队提供给养,我们接到命令,还要给房屋被炸、无家可归的朝鲜老百姓发放食品。”李德甫表示,他们帮助了很多挤住在离部队驻地不远防空洞里的朝鲜群众。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十二军是战役预备队,投入三十四师、三十五师两个师的兵力,在上甘岭配合十五军作战。
战役期间的一天,李德甫带领三辆装满军用物资的汽车朝上甘岭进发。路遇两架敌机轰炸,李德甫与司机赶忙跳离汽车趴在地上,不料手指被炸弹炸伤。等敌机飞走,李德甫不顾淋漓的鲜血,与司机们一道按时把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战后,李德甫被送至医院住了一个月,经鉴定为三等残疾,李德甫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4年,李德甫随部回国,随十二军驻扎在浙江金华。1961年,李德甫复员,到蒙城县政府工商科(即后来的工商局)当科员,后到三义、小涧、岳坊等地工作。1987年,李德甫从工商局离休,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