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实用的新型组合式交通标牌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表现之一。而营造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离不开交通标牌和护栏。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持续对市区的交通标牌和护栏进行更新改造,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扮靓城市容颜。
标牌“瘦身” 美观实用
近段时间以来,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了,市区的部分交通标牌外廓尺寸变小了,样式更新颖了。
10月30日,在亳州高新区养生大道与仙翁路路口,记者看到一根单立柱杆上安装了四块交通标识牌,分别是禁停、泊位除外、机动车左侧通行、行人右侧通行指示牌。
“以前用的是一体式交通标牌,规格一般是1米宽3米高,体积较大。”市交警支队五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王楚说,这种标识牌一旦出现破损或者内容变更,更换起来非常麻烦,需整体更换而且要从外地定制,造价高、周期长、安装不便。
王楚介绍,相比之下,新型组合式交通标牌优势明显,造价低、组合安装极其方便,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另外,一体式交通标牌由于体积较大,可能会侵占路面空间,对行人和车辆带来安全隐患,而体积小的组合式交通标牌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王楚说,下一步公安交警部门将在市区内逐步推广组合式交通标牌。
路口改造 各行其道
记者在改造后的魏武大道与光明路路口看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红绿灯的指引下各行其道,互不影响。“该路口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延长护栏长度,压缩护栏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王楚说。
路口空间压缩了,岂不是更拥挤了吗?王楚解释说,过去路口虽然空间大,但设置不合理,斑马线与人行道距离远,行人要多走一段距离才能通过马路,容易出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流的现象。
王楚说,在对路口改造时,通过改变护栏、人行横道线长度,增设非机动车道,改变斑马线位置,实现了机非分流、人车分流,呈现出各行其道、互相礼让的文明景象。
不仅如此,中央隔离设施至停止线的距离长度增加后,机动车转弯的空间更大了,调头也更加方便。“这样改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路口容纳的车辆更多了,在不增加绿灯时长的条件下,通过路口的车辆更多了。”王楚告诉记者。
如今,市区越来越多的路口进行了改造,交通秩序也越来越文明有序。
护栏“出新” 护航出行
药王大道是市区一条南北主干道,每到上下班高峰时,车辆就会大量增加。常在这条路上行驶的车主们都会注意到,部分路口的中央隔离护栏的位置被移动过,新的护栏位置更加合理。
“以前药王大道一些路口的护栏正对着对向的直行车道,交通高峰期时,会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市交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海峰说,交警部门接管后,经过实地调查、研判,调整了护栏位置,消除了对直行车辆造成的影响。记者在药王大道行驶时发现,路面上仍能看到护栏位置移动后留下的痕迹,过往的最左侧直行车辆从痕迹上驶过。
记者了解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不断加大交通标牌和护栏安装更新力度,新建改造交通标牌5731处,占总数的51%;新增改建魏武大道等21条主次干道护栏5.5万米,占总数的61%,用实实在在的改变助力文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