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戏楼的美好回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久前,我和亳州晚报的其他小记者一起参观了亳州著名的景点——花戏楼。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叫大关帝庙,因是山西、陕西的药材商人所建,又称山陕会馆,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花戏楼是大关帝庙的一座戏台,因为它上面雕刻的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在花戏楼里有三绝,下面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去了解一下花戏楼的三绝。“我们随着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一路参观学习。

花戏楼的第一绝是水磨砖雕。山门的正上方雕着“参天地”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我最喜欢《郭子仪上寿》这幅砖雕图案。图上,拜寿的人络绎不绝,人物雕刻得十分精致,就连牵马的缰绳也雕刻得很逼真。花戏楼的第二绝是戏楼上的彩绘木雕。这里雕刻了三国中的十八出戏文,有《长坂坡》《空城计》《千里走单骑》《三气周瑜》等,这些木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花戏楼的第三绝是镇园之宝——实心铁旗杆。它重约两万四千余斤,高16米,上有两条丹凤,下有两条龙。我们认为最绝的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这么重的铁旗杆是如何竖起来的?至今是个谜。

我喜欢花戏楼,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我爱我的家乡。

青云小学分校四(12)班

辅导老师:代玉美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