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及时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近年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市法院执行案件也逐渐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潮流,通过“大数据”迅速掌握失信被执行人的动向,主动出击,高效率地执结案件。
“执行110” 24小时随时出击
日前,记者来到谯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杨露的办公室,她正在使用“人民法院执行事项委托系统”办理案件。此时,法院执行局的执行110电话响起,执行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
杨露告诉记者,被执行人难找,是执行案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很多申请执行人在发现被执行人的线索时,因为不能及时联系上法院,导致被执行人逃跑或者转移财产。
如今,申请执行人、社会知情人若发现被执行人行踪或财产线索,可拨打“执行110”24小时值班电话进行举报,告知执行干警被执行人的位置等信息。执行干警会核实情况后火速驱车前往,对被执行人实施拘传、扣押、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
记者从谯城区法院执行局了解到,该局自2019年“执行110”开通以来拘传被执行人2467人次,2017年至今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6.14亿元。
“阳光执法” 网上直播更透明
日前,谯城区法院执行局在抖音直播了一次“腾房行动”,吸引了六万多人观看。此次行动的第一执行现场是小刘庄房改小区6号楼201室(面积72平方米);第二执行现场杉杉国际城5号楼2506室(面积90平方米);第三执行现场在沙土镇秦庄。
谯城区法院执行局在进行抓捕行动和大型腾房行动时,会在“谯城区人民法院”的抖音号直播。“有些房子在查封之后准备进行评估拍卖,我们会帮助申请人或购买人将房子进行清空,便于交付使用。”杨露介绍,而在以前,有的房子已经被查封了很长时间,但是被执行人一直赖在房子里不走,导致购买人不能及时对房屋进行处理。
网上直播执法搭建了法院、被执行人、网友三方对话的平台,使得“阳光执法”更加公开透明,展示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真实状态。在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后,法院和辅拍机构合作评估查封的财产后,将上架到京东、淘宝等APP供市民购买。
“智慧法院”司法便民零距离
以前由于条件限制,查封的被执行人的财产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拍卖。近年来,司法拍卖借助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
对于查封的被执行人的财产,我市各级法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拍卖,群众登录各个网络拍卖平台,看到中意的法拍品就可以参与竞价,从而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及时得到保障。
此外,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智慧法院”的推广进程不断提速,除了网上拍卖,立案、庭审、财产查控也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便利。
同时,很多重大案件公开审判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市民可以“云旁听”案件审判的全程,让这些案件成为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如今的法院,已经从过去的“神秘”变得开放而亲切,法治正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