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管”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全托管’模式的帮助下,今年的玉米虽然受到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亩产仍然达到1000斤。”11月1日,蒙城县三义镇楚楼村村民郭中平说。

郭中平口中所说的“全托管”,指的是我市今年大力推广的“供、耕、种、管、收、售”“六位一体”农事托管服务。郭中平说,托管后,庄稼从种到收全程由农机合作社负责,自己成为“甩手掌柜”,不仅粮食产量和价格提高了,还能用上价格更低的种子、化肥和农机服务。

“农机合作社每亩收取我们60元的玉米收割服务费,比市场价低10块钱。接下来的小麦旋耕、种植,一亩地又节省10块钱。”郭中平说,种子、化肥、农药同样比市场价便宜,一年下来,她家的12亩地“真没少省钱”。

据了解,在坚持自愿加入的前提下,三义镇16个中心村全部实施了“全托管”,全镇85%以上的农田都是“全托管”服务对象。

今年,蒙城县“全托管”农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0万亩。“午、秋两季每亩土地降低生产成本约80元,为农民增收超过2亿元。”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李文好介绍。

李文好说,2021年蒙城县村级“六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收入2700万元,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加入“大托管”的农户粮食单产均在1000公斤以上,高于普通农户。经测算,一名在外地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每年可减少农事往返费用和误工损失约3000元,同时可增加工资性收入一万元以上。

“全托管”不仅给农民和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提高了土地流转规模。

依靠“全托管”农事托管服务,蒙城县许疃镇陶庙社区种植大户张二广流转了120亩土地,“种地不用管,农活不用干,我们只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就行了。”张二广说,如果没有“全托管”,他不可能流转这么多土地,因为不仅要购置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要雇佣大量的人员,根本就忙不过来。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战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今年,我市还印发了《2022年“全托管”“大流转”“地入股”服务经营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全托管”“大流转”“地入股”模式,实现“人、地、机”三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