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安部门建立“办不成事”反映机制 专解群众“急难愁盼”让事办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该局建立“办不成事”反映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再次聚焦群众反映“办不成事”共性问题,认真梳理排查,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制度,解决“一类事”问题,以求打造服务更优、效率更高、便民惠企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针对涉及《出生医学证明》的重复户口、出生日期更正、性别更正、变更户关系、无户口等疑难户口问题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市公安局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涉及户籍和<出生医学证明>协查反馈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一系列工作规范,从制度上解决了涉及《出生医学证明》的疑难户口问题。截至目前,已为群众解决相关问题98件。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涉及《出生医学证明》的疑难户口问题咨询和投诉大幅度下降,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群众在车管所办理行驶证、驾驶证、驾照考试时,通过微信或支付宝重复缴费或缴费错误等现象时常出现。针对此类情况,市公安局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和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公安交管业务退费事宜协作工作机制的通知》,开通了政务专网对接非税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退费办理流程,压缩了退费办理时限,通过线上平台操作,确保相关费用及时退回群众账户。

自电动自行车上牌推行以来,部分车主反映上牌慢等问题,市公安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上牌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行亳州中心主城区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的通知》文件,实行带牌销售,公安交管部门把电动自行车上牌权限下放到有资质的商家,群众在购买车辆的同时,在销售点即可完成实名登记上牌业务。工作开展以来,全市105家销售点共为电动自行车主办理上牌业务2542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具备营业资质、经营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行梳理,向公安交管部门递交申请资料,公安交管部门经过审核后,对商家进行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培训,在授权下放时要求商家在申请、发放号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按照规定上传身份证、发票、合格证、车架号等材料,并在“皖事通”APP上进行全程网上操作申请,即时审核发牌,让群众在购车过程中享受购车、上牌一站式服务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获得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