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毫不松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种植业、养殖业、蔬果、中药材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经济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我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4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高于省均(5.1%)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2亿元,增长5.0%,比第二、第三产业分别高2.7、1.5个百分点,增速领跑三次产业。
蔬菜生产稳步提升。我市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158”行动计划,实施蔬果产业“绿优”工程,着力发展涡阳苔干、蒙城脱水蔬菜、利辛蘑菇和谯城辣椒等特色蔬菜,促进蔬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前三季度,全市蔬菜产量212.3万吨,增长4.0%。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我市实施养殖“政企合作”模式,统筹资金1.09亿元,建设养猪大棚156个,带动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29.5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猪肉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7.7%;牛肉产量0.9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羊肉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12.0%;禽肉产量6.1万吨,同比增长5.4%;禽蛋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19.8%。牛奶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8.1%。
渔业生产健康发展。依托西淝河、茨淮新河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芡河省级鳜鱼、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优势,我市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等“五大行动”,提高名特优养殖比例。前三季度,全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5万亩,已遴选19家骨干基地,全市名特优占比38.0%,水产品产量4.1万吨, 增长4.6%。
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升。依托金沙河粮食加工等龙头企业,培养职业农民,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由合作社从事经营,并采取“保底+分红”形式进行收益分配,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8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7个百分点。
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市现有农机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抗旱排涝服务、秸秆打捆服务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468家,带动我市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服务产值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