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时令已进立冬,谯城区谯东镇宋寨村的村民们,都在田里忙着为自家的蔬菜大棚“穿冬衣”——覆盖塑料薄膜。
11月7日上午,村民宋尚来正蹲在碧绿的菜畦间打理蔬菜。“这是我的‘七分试验田’,别看地不大,今年管给我挣二三万块。”四十来岁的宋尚来露出“得意”的笑容。
附近的村民围了上来,“他是个能人,会巧种……”“旋耕机、播种机、挠地机……他家里啥机器都有”“他有钱哩很,买个小轿车二十多万”……大家七嘴八舌地夸赞宋尚来。
“这可不是一般的黄心菜,这叫黄心乌塌菜,在城里火锅店可受欢迎了。”宋尚来指着脚下一团团长得像盛开的花一样的青菜介绍说,虽然最近蔬菜价格走低,但这个菜目前可以卖到七八块钱一公斤。而在种黄心乌塌菜之前,这块地里结的西南螺王辣椒、特长豆角等,为他带来了二万元的收益。
“第一次种黄心乌塌菜,先试验试验能不能种好。”宋尚来说,“试验”是他最热衷的事,在他的手机微信朋友圈里,净是“山东农机”“潍坊肥料厂”“寿光种业”这样名字的联系人,“只要是跟蔬菜种植有关的,我都想跟人家聊聊学学。”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六一战略”,聚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菜园子”。
看到发展机遇的宋尚来,不断尝试种植新品种蔬菜。村民们看到他总是能种出稀罕的“贵菜”,也开始陆续跟着他种。产量上了规模,菜贩子纷至沓来,村里的“贵菜”源源不断被送往长三角等地区的城市。目前,该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有蔬菜大棚近百个,每年给村民带来至少三四百万元收益。“党的二十大报告说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我们农民对发展蔬菜产业信心十足。”宋尚来对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