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这项工作,位居全省第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把抓好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全方位加强水环境治理。1-10月份,我市8条主要河流的13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92.3%,同比上升30.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

强化机制建设形成治理合力。我市坚持系统思维和“大生态”治理理念,制定实施《亳州市地表水污染治理集中攻坚战工作方案》,深入实施沿河居民建房污水直排治理等地表水污染防治九大行动。构建“环保部门开单子、水利部门编项目、农业部门同跟进”部门协调机制,形成中小河流治理合力。

推动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城区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4万吨,达26万吨/日。不定期对全市78个乡镇政府驻地和13个大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维情况进行督查,切实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发挥应有效益。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解决方案,总结形成芦草沟骑河建房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等7种典型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N”解决方案,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健全奖惩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印发《亳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评估办法》,对涡河8条主要河流的18个跨界断面,100条支流的214个乡镇断面开展月度监测评估,健全了以水质改善为基础的奖惩制度,压紧压实县区及乡镇水环境主体责任。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依法审批入河排污口32个,全部规范化管理。

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我市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的执法联动,实施船舶污染物“船—港—城”协同治理,全市100总吨以上的运输船舶全部安装生活污水防污染设施;建设港口码头船舶垃圾桶72个、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储存池(罐)8个、船舶油污水接收储存池(罐)8个,实现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全覆盖。

同时,我市还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增效等,有力促进了农村水环境质量提升。

作者:汝平 孙凌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