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纠纷“调解师” 架起群众“连心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焦某借我的1000块钱,都3年多了,每次向他要,他都不还。”近日,在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的矛盾纠纷调解室,村民汝某因为借贷纠纷向信访信息员诉说着。

富民村调解员焦士国在了解情况后,当即与对方沟通,经过耐心劝说,焦某当即表示还款,并向汝某表达歉意。

如今,多名基层信访信息员在孙庙乡的农户家中走访,解决矛盾纠纷,在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今年以来,孙庙乡制定矛盾纠纷化解制度,深入群众内心,采用乡村两级联合化解矛盾,全乡12个村(社区)都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95%以上的诉求在村级得到解决。村级调解室的调解员一般由村干部、信息员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或者乡贤担任,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调解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群众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孙庙乡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动员群众、预防矛盾、化解纠纷、稳定发展”的新方式。

目前,该乡下辖的村(社区)都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室,村级也自行建立了以自然村为单位或以村(社区)为单位的交流沟通微信群。今年以来,该乡共受理群众诉求235件,化解235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不断提高当地群众满意度,更好地促进乡村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